图片源自网络
在父母严格管教下,懂事和听话,往往会局限孩子的独立性,没有单独、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依附感强,一旦没有大人的指导,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他们就很难支撑下去。
但生活中并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总是会时不时得来一场疾风骤雨,如何面对“疾风暴”呢?值得家有“温顺”孩子的父母深思考虑。
只有父母走出重智育、轻德育、轻实践的误区,才能真正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智发展,知道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生存能力。
图片源自网络
2、能够帮助孩子有效克服成长中的烦恼在关键的时期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帮助才最有效。
比如婴幼儿时期就是孩子早期智力开发、行为习惯培养和心理素质教育的良好时期,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就会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导致父母要花费十倍、百倍的力气进行矫正。
除此之外,还有10岁左右,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心理发育的一个关键节点。
这个时期孩子“自我”观念开始逐步成型,孩子不愿意被当做小孩子,更愿意自己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家长若是总粗暴地对孩子,那么就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他会产生初步的质疑:爸爸妈妈真的爱我吗?我是个拥有爱或值得爱的人吗?
图片源自网络
另一个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就是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身体变化大,情绪波动也大,自控能力差但脾气却不小,尤其是对父母的话,更容易产生争执和忤逆。父母就不要在这个阶段和叛逆心这么明显的孩子对着干,只要不违反原则,理解和宽容不妨放在第一位。
当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才会感受到自由和尊重,从而愿意遵循规则、遵守秩序,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大人”。
3、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就要支持孩子勇敢去尝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支持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事,听起来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对于现行的亲子关系来讲,却是很难达到的。
昨天和孩子一起看《外太空的莫扎特》里面的父亲,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逼迫孩子练钢琴。孩子已经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但是父亲就会从更为实际的角度出发,既担心孩子走弯路,又担心孩子不务实。
尤其是当孩子的能力达到了父亲的预期理想时(孩子按照和父亲的约定,取得了钢琴比赛的决赛资格),父亲却希望孩子为了这个预期的理想更上一层楼,完全忽视了孩子本心的兴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