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俄罗斯早已褪去当年苏联的威风,但残留的历史遗绪跟记忆还是深深地影响着这些中亚国家,如图中的列宁像
事实上,俄罗斯与欧亚内陆各民族长久以来的互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俄罗斯文化在欧洲文化中的特殊性,这不仅造成欧洲文明如何看待俄罗斯的特殊视角问题,也是俄罗斯如何看待自己无法回避的命题。

一位哈萨克骑手,肩上站着一只金雕
而中亚各国的工业、科技、自然科学等范畴内的各种专业词汇也无法脱离俄文传播的影响。大多数的哈萨克专家都认同,哈萨克文改用拉丁字母主要是著眼于要使哈萨克更趋近欧洲文明及文化传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也说:改用拉丁字母无损于俄语及其他语言使用者的权利,强调不要“在暗室里找黑猫”。

中亚
然而,黑猫在不在暗室里呢?可以从内政及外交两方面来观察。
哈萨克自1936年成为加盟共和国后,俄罗斯人口比例一路上扬,到1991年苏联瓦解前哈萨克人与俄罗斯人比例接近1:1,到1999年普查时,哈萨克族人口才呈现出绝对优势。因此,回顾1991年苏联解体时,几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如乌兹别克斯坦以及阿塞拜疆转用拉丁字母时,当时的哈萨克斯坦反而是拒绝改用拉丁字母。

中亚
原因是什么?因为人口结构中仍然有着大量的俄语人口,这里所说的俄语人口并非单指俄罗斯人,而是指日常生活语言使用或是母语为俄语的人口,包括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犹太人,日耳曼人及其他。而到2018年俄罗斯人人口只占哈萨克总人口的20%左右,这意味着在文字转换时,非哈萨克因素的影响将相对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