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降水示意图,蓝色区域为降水充沛地区,总体上西海岸大于东海岸地区,山地区域多为自然保护区
直到今天,新西兰在许多人的第一印象里依然是一个“绿色牧场”。
这个地方似乎很容易成为一个阿根廷式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然而新西兰却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19世纪之后的新西兰,成为了大洋洲另一块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的粮食产地,同时也成了母国英国的牛羊肉、蛋奶类出口基地。
新西兰的奶牛牧场很出名,这里的牧草质量好,蛋奶肉类也随之有很高的质量
新西兰的经济在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它必须依附于英国的殖民地商贸系统。
随着农牧业的日益发达和西海岸的金矿开采,新西兰的人口迎来了小高潮式的增长,19世纪80年代之后,来自英国、爱尔兰等欧洲国家的移民陆陆续续抵达新西兰,人口突破20万。
毛利人传统的见面礼“鼻吻”
在这一时期,新西兰全面完成了向一个近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铁路、公路、桥梁、隧道铺天盖地,工厂、矿场和农场、牧场一样如若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然而,新西兰之所以能够在短短200多年间完成工业革命,其实和一个国家是脱离不开干系的,没错了——英国。
新西兰的面积略大于英国本土,新西兰以英国作为母国,以英国国王作为元首,以英国制度作为蓝本
新西兰没有流血式的“独立战争”,在血缘、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上和英国一脉相承,也是在英国的援助和投资下完成了转变,所以新西兰堪称是英国的“亲儿子”。新西兰人很感恩英国,也在潜意识里以英国作为“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