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时期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较特殊,会出现两次交叉。新生儿6~9天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大致相等,出现第一个交集。之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至2~3岁后又逐渐降低,而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至4~5岁两者又基本相等,出现第二个交集,而后逐渐接近成人[4]。7岁后白细胞数总体与成人相同。
由此可见,幼儿时期会有一个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倒置的阶段,位于9天~3岁之间。因此医师在分析幼年儿童白细胞时需要格外留意患者所属年龄阶段。
02 国内“小”指标未来可期
我国现已颁布一系列成人临床常用检验指标的参考区间,但由于儿童数据的收集难度太大,即便是国外先进国家,儿童参考区间的研究也远晚于对成人的研究。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内适用于儿童的相关标准都只是空白[5]。
2016年,有一个北京儿童医院牵头的“中国儿童临床常规检验指标参考区间”项目开始开展。于是,从2016年起就经常有报道预测我国儿童检验指标的参考区间即将出台,去年年底也有报道说该实验数据收集已基本完成,计划待与临床各专家进一步沟通后便于今年儿童节对外公布[6]。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今“六一”已过,仍未有相关正式标准出台。
图3 北京日报的报道

03 国外研究“小”进展
现今儿科最多的疾病就是各种类型的感冒和腹泻,而血常规的项目指标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区分疾病类型,对症下药,医生在开化验单时大多会开该项检查。
根据国外梅奥医学实验室(mayomedicallaboraties.com)所研究并发布的儿童血常规参考值标准的数据,网络上大咖为大家把各龄儿童红细胞、白细胞等方面指标的参考区间做成表格[7],方便各界人士参考。当然,该数据也是中国三甲医院普遍认可的标准,只可惜现今仍未得到全面的普及。
图3 不同年龄层儿童的红细胞各项指标参考范围

图4 不同年龄层儿童的白细胞各项指标参考范围

05 “小”常规的大作用
由此可见,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应随着年龄和性别的不同来设定。但鉴于国内标准的缺失,儿童参考值方面的bug较大,各医院单位应暂时参考国外标准,管理好参考值方面的问题,避免为自身以及病人或客户造成困扰。
然而目前,很多大小医院、诊所和体检公司在为病人或体检客户提供的化验结果单上的参考区间在年龄分层上较为笼统,基本上只区分了成人、儿童,对于各龄儿童并没有清晰的年龄段参考值划分。若非医护工作人员,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不同年龄检验参考值的区别,很容易就只凭着检验单上提供的参考区间来判断,错误用药,对自身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化验单不仅是用于医生判断病情和用药的参考,更是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特别是在儿科门诊,很多家长在自家宝贝生病后都会特别担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若沟通不当,模棱两可的参考范围很容易为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带来纠纷。若化验结果单在各检验项目参考范围上只设立一个模糊年龄段,家长在看着化验单上各种上上下下的符号时,心情更是焦虑。即使在医生解读过后,还是会有难以避免的担忧,执着于结果提示上某个偏高或偏低的符号,开始在网络上各种寻根问底。然而网络上的消息五花八门,很容易误导爱子心切的家长们。
图5 家长A在网络上寻求帮助[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