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的大白菜
让我过上了“零食不断”的隔离生活
奇奇|23岁 公司实习职员
东北人有多么热爱囤菜?每逢冬天来临之前,一车车的大白菜就会被拉到路边,人们或是拿着编织袋,或是骑着电动车,一袋一袋往家里搬。这样的情形之所以在东北上演,是因为曾经的东北,每逢冬天就会呈现蔬菜较为稀缺的状态。而物美价廉又富含丰富维生素的大白菜,就成了最适合东北人吃的“过冬菜”。
但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菜市场和超市中,各色绿叶蔬菜品种丰富,囤菜的东北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都觉得囤菜多麻烦,现吃现买也更新鲜。
我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共同居住,对于老人们来说,囤菜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基因,所以无论我么劝说,每年还是要乖乖地帮爷爷奶奶买白菜。

我们家住在一层,当时买房子的时候,就是看中了一层附赠的门前小院。刚开始的几年,妈妈在小院里栽满了花儿,爸爸也为小院搭建了休闲区,有了这个漂亮的小院,我们经常会在院子里乘凉玩耍,或邀请各自的朋友来赏花喝茶。
但自从两年前将爷爷奶奶接过来,小院就开始大变样,除了一小块地儿还保留了一些花儿外,其余地方都被爷爷奶奶种上了西红柿、黄瓜和其他蔬菜。爸爸搭的休闲区也顺其被改造成了囤白菜的地方。
尽管对于爷爷的改造工程,家里人多数表示不乐意,但为了让老人们适应这边的生活并且有事做,我们也都没有说什么。直到今年受疫情影响,小区突然被封,我才感受到东北人囤菜的智慧,和“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真谛。业主群里大家对突如其来的封闭管理感到措手不及,而我看着家里厨房和阳台上满满登登的米面粮油,还有一院子的蔬菜瓜果,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安全感。
为了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物业很快协调了几个距离较近的菜店,但24元6个西红柿的价格还是劝退了一些人。年轻人大都会用手机抢菜,但独居老人们就犯了难。小区里有老人想跟我们买大白菜的,我们直接就送了。隔三差五,也会有邻居隔着小院的栅栏跟爷爷奶奶要把葱或者要根黄瓜。尽管我们说了不用交换,但还是架不住邻居们直接把东西“扔”到院子里,腊肠、牛奶、薯片、巧克力……在吃的方面,可以说我的生活完全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
也因为有了更多时间,我还跟爷爷奶奶学起了种菜。听说还有几天我们小区就要解封了,春暖花开正是播种的季节,也许再过几个月我就能吃上自己亲手种的菜了。

鼻炎囤的口罩
在“一罩难求”时救我一命
白白丨会计 25岁
我是一名鼻炎患者,每年一到春天换季时就疯狂打喷嚏流鼻涕,所以囤口罩就成了每年的惯例。但没想到,就是我“欲除之而后快”,每年折磨得我鼻红神恹的鼻炎,竟然让我在疫情爆发之初、“一罩难求”时免于没有口罩的艰难,甚至成了家族的“红人”。
那是2019年冬天,家里其实还有零星几个口罩。有一天我和男友出门逛街,经过一家药店时,男友想到我的鼻炎就提议再买一点备在家里。当时口罩非常普通,不需要预约也不需要抢购,我们大概买了四包一次性口罩,一包10个,隐约记得价格是10元一包另。外还买了三包N95口罩,一包3个,印象中是15元一包。这样算来,疫情爆发之前,我家大概有50个口罩。
后来,我买的这些口罩就安静地躺在家用药箱里,等待第二年春天我鼻炎发作时启用。期间我妈妈因为上山跑步觉得山上湿气重,偶尔也会用。其它时候,口罩的存在感不是很强。

直到2020年1月,疫情爆发,并且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的现象,戴口罩可以预防。一时间,口罩成了紧俏物,且不说一次性口罩从1元/个涨到6元/个、8元/个,N95口罩从5元/个涨到20元/个、30元/个的价格飞涨。最大的问题是根本买不到,到处去问,药店说没有、网上没有货,我们家能联系上的厂家都说没货。
此时,我因鼻炎囤的口罩就发挥了极大用处。当时用得也非常省,只有出门买菜的人才能戴,其他人都不能动。现在回想起来,最好笑又酸楚的是,那时候我们去奶奶家拜年时带了家里一半多的口罩,然后分给了叔叔伯伯,每户也就能分到1个N95口罩和几个一次性口罩。我带的口罩甚至被笑称为走亲访友的“硬通货”、“最佳伴手礼”。
就这样,我囤的口罩勉强支撑着我们一家,以及我们的亲戚度过了疫情之初“一罩难求”的时候。直到后来口罩供应逐步恢复,先是政府投放,再是市场走向正常。不过到现在我还是会在家里备上50个口罩的存量。
也许生活的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虽然鼻炎折磨得我难以忍受,但它却也让我免去了一场“口罩危机”。这样一想,对于生活的一些小麻烦,也没有那么多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