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司马光课文节奏划分(三年级司马光课文划分节奏)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6-11 08:48:1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一】课堂笔记

司马光课文节奏划分,三年级司马光课文划分节奏(1)

司马光课文节奏划分,三年级司马光课文划分节奏(2)

【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二〗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设计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6.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四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

去掉拼音读,齐读。

2. 指名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一个小孩。

  (6)登瓮:爬到瓮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瓮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瓮砸去。

  (14)破之:瓮破了。之,它,指瓮。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

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瓮,一个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瓮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

(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瓮,一个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瓮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读,自由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司马光砸瓮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3.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板书: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地看着书朗读。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四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跌 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登、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

2.师指导写字

“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

“登”,上边部分“癶”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插进去,要写紧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三】练习题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ò)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答案】

1. diē√ mò√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瓮沿上。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瓮,有个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

(3)破之:水瓮破了。 之:它,指水瓮。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栏目热文

三年级课文司马光详细解释(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全部意思)

三年级课文司马光详细解释(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全部意思)

《司马光》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2023-06-11 08:29:15查看全文 >>

司马光课文原文三年级(三年级司马光课文原文翻译)

司马光课文原文三年级(三年级司马光课文原文翻译)

三上:24 司马光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2023-06-11 09:01:31查看全文 >>

司马光课文上几个课时(学习了司马光课文我想说什么)

司马光课文上几个课时(学习了司马光课文我想说什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课程背景“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这是一年级学生的课文内容。为什么中国也叫神州、中华?为什...

2023-06-11 08:25:58查看全文 >>

司马光课文的节奏划分(司马光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司马光课文的节奏划分(司马光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知识点01我会写司sī(司机、司令、各司其职)庭tíng(庭院、家庭、大庭广众)登dēng(攀登、登报、五谷丰登)跌di...

2023-06-11 08:57:51查看全文 >>

24司马光课文预习(语文书司马光预习)

24司马光课文预习(语文书司马光预习)

资料宝袋文言文: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

2023-06-11 08:26:12查看全文 >>

一年级小课文怎么分段(一年级下册课文分段总结)

一年级小课文怎么分段(一年级下册课文分段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上,预习课文经常都会有一个必做的题,给文章标出序号并尝试分段,概括出每小节或每段的文章大意。很多同学经常是文...

2023-06-11 08:52:25查看全文 >>

一年级大小多少课文笔记(一年级大小多少的笔记)

一年级大小多少课文笔记(一年级大小多少的笔记)

本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大与小、多与少这两组反义词的具体含义,还告诉我们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

2023-06-11 08:33:30查看全文 >>

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笔记(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课文笔记)

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笔记(一年级语文上册大还是小课文笔记)

​​​不定时分享[比心]欢迎交流[心],...

2023-06-11 08:36:23查看全文 >>

一年级课文如何区分几个小节(小学一年级每小节是怎么区分的)

一年级课文如何区分几个小节(小学一年级每小节是怎么区分的)

《比尾巴》这首儿歌,共有四 个小节,一、二节和三、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是一样的,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 种动物尾...

2023-06-11 08:25:36查看全文 >>

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讲解(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一共多少页)

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讲解(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一共多少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学习的第七课《大小多少》这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有四小节组成,而每个小节只有两行字。第一行从“大...

2023-06-11 08:57:5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