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大地渐渐沉睡中苏醒的修辞手法(云朵哭泣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4-05 05:56:2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学在课内,考在课外”之说明文篇——说明文语言

课内导航

八年级(上)

一、《中国石拱桥》

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析:句中“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递进关系,总写石拱桥的特点。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就失去了原来的递进关系。先后次序也不可以颠倒,“形式优美”是外部式样,“结构坚固”是内部结构,按人的认知规律,是由外到里。若是颠倒就不科学。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析:“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估计、推测的情况,因为“旅人桥”究竟建于哪一年,作者并不确定,不是十分清楚;“有记载的”增加了文章的可信性。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析:“几乎”是对“到处都有”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可能有的地方没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析:“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表明这种情况就是在文中所指的时间节点上成立。“可算”是一种推测,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5、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析:“横跨”一词准确形象地突出了赵州桥的雄姿。

6、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克·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析:“推崇”表现了马克·波罗对卢沟桥的赞美和喜爱。

7、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析:“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言简意赅,概括了我国石拱桥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

二、《苏州园林》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析:"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析:“标本”是“代表、典范”的意思,点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和艺术价值,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3、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析:"务必""无论""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4、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析:“一切”说明范围之大,“完美”说明要求之高,“决不容许”说明态度之坚定。这句话用肯定的语气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表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完美的坚定态度。

5、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析:“没有一个不”双重否定,强调每人游览者都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既证实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又从侧面烘托了苏州园林之美。

6、中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析:"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表示大多数,但并不是全部,也存在少数个别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析:“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而“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其成果可以被复制。这里更能突出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图画美。

8、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析:"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9、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析:“俯仰生姿”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错落有致、相映成趣的情景,既有动态美,又有层次感。从表达上看是运用了描写、议论,既写树木,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突出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10、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析:"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

三、《蝉》法布尔

1、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析:运用拟人、比喻手法,“占据”“统治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数量之多,地位之高,富有情趣。

2、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

析:“约”是“左右”的意思,表示估计,推测,并非准确测量所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析:两个问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析:将蝉的幼虫和矿工、铁路工程师作类比,说明蝉是如何做隧道的,突出蝉的聪明。

5、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析:“喷洒”“压”“挤”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幼虫在地穴里建造坚固的墙壁的过程,准确传神。

6、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

析:“常常”是“经常”的意思,表示频率,但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7、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析:“开始”“先”“最后”等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蝉的幼虫脱壳的过程,使人如见其状,逻辑性强。

四、《梦回繁华》

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析:“最”字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此句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2、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析:“据”字说明对《清明上河图》创作时间的推断是由一定依据的。

3、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析:这两句运用生动的描写,先概括介绍画面开卷处所描绘的内容,再用四字短语,句式整齐,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后用长句,高度凝练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早春乡人赶集图,同时富有韵律美。

4、《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析:“基本”是大体上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静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但并不完全一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八年级下

五、《大自然的语言》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析:“沉睡”“苏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析:“萌发”准确地写出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渐次开放的盛景;“翩然”一词,生动形象地把小燕子活泼灵动的形象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析:“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4、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析:“许多”一词表示限制,表明有很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但并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5、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析:“左右”是表示估计的数字,对“十天”进行限制,并不是没有变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6、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析:“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7、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析:“接近”点出了物候学和其他两门学科的相似之处,说明了物候学的大致范围。

六、《恐龙无处不在》

1、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析:“遍布”一词说明恐龙确实无处不在,呼应题目。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析:“大约”表示推测,因为年代久远,不可能用确切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3、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析:“携带”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抽象的事理说得通俗易懂。

七、《被压扁的沙子》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析:“一直”表现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争论不休”反映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知识大胆的假设,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析:“并不”“以至于”“最后”增强了句子间的逻辑效果,表达的意思层层推进。

3、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析:“在通常条件下”为限定性短语,说明金刚石向外扩撒并且恢复为普通谈,需要数百万年只是一般情况,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4、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析:“确实”充分肯定了科学家们的检测结果,语言严谨、准确。

八、《大雁归来》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析:对比手法,说明说明大雁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2、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析:“目空一切”贬词褒用,写出了群雁飞过时不可阻挡、高傲的气势。“一声不响”写出了大雁南飞的专注和执着。

3、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析:运用对比,将大雁与通常被认为笔直飞行的乌鸦进行对比,突出大雁南飞路线笔直,有明确的目的地。

4、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析:运用铺垫、衬托的手法,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轻微的声音,是为了下文写大雁喧哗的声音做铺垫,也起到衬托的作用,突出大雁鸣叫的特点。

九、《时间的脚印》

1、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旅行”是一种拟人的表达,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他们势不可挡的威力,生动形象。

2、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析:用“躺”形容岩石的生成状态、化静为动,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

3、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

析:“这”指的是砾石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大地渐渐沉睡中苏醒的修辞手法,云朵哭泣的修辞手法的句子(1)

栏目热文

活着用什么修辞手法(活着是用了什么叙事手法)

活着用什么修辞手法(活着是用了什么叙事手法)

第一次读《活着》时没有读完整本书,只读了讲述福贵与老牛之间的故事,就这部分已经知道了福贵这“凄惨”的一生。一直没有勇气再...

2024-04-05 06:06:18查看全文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的意思(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句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的意思(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句子)

原文: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了解人心中所想、...

2024-04-05 06:15:53查看全文 >>

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图片(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图片)

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图片(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图片)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久古刚刚,也就是3月29日下午4点多钟,中国足协发布了《关于公布获得2021...

2024-04-05 06:02:12查看全文 >>

伟大的悲剧里面的排比句(伟大的悲剧优美修辞句子)

伟大的悲剧里面的排比句(伟大的悲剧优美修辞句子)

其实在语文的学习中,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要多去积累,而积累的最好体现就是语文的作文。相信大家都知道,作文在语文学习中所占的...

2024-04-05 05:59:44查看全文 >>

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鲁迅先生就人生意义讲了这句最深刻的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前苏联领导人乔老先生把国家都搞倒了...

2024-04-05 05:55:42查看全文 >>

渗透压名词解释(晶体渗透压名词解释)

渗透压名词解释(晶体渗透压名词解释)

今天给大家说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稳态问题。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

2024-04-05 06:29:18查看全文 >>

名词解释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

名词解释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

1.如何计算血浆渗透压?正常的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mol/l(mOsm/l),可参考的公式为:2*(Na K) ...

2024-04-05 06:27:01查看全文 >>

胶体渗透压与什么有关(胶体渗透压高为什么会造成水肿)

胶体渗透压与什么有关(胶体渗透压高为什么会造成水肿)

导语: 血液在机体物质运输、机能调节、免疫和体温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血液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大,...

2024-04-05 06:12:24查看全文 >>

胶体渗透压下降原因(胶体渗透压高为什么会造成水肿)

胶体渗透压下降原因(胶体渗透压高为什么会造成水肿)

内容资料来源:1. 李晓彤, 陈昕, 曹孟芹, 等. 肺癌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

2024-04-05 06:05:16查看全文 >>

胶体渗透压是什么意思(胶体渗透压正常值)

胶体渗透压是什么意思(胶体渗透压正常值)

1.肺水肿概述各种原因导致的肺血管液体渗入到肺泡内,引起临床生理功能紊乱,则可出现肺水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

2024-04-05 06:14:5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