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1年一生困顿的苏轼病倒在常州,7月28日这一天苏轼就进入了弥留状态。周辉《清波杂志》记载:这时候他这两位好朋友没闲着,维琳方丈就在他的耳边大声地喊:“端明(指端明殿学士苏轼——编者注)宜勿忘西方”。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您这会儿还不赶紧想着西方极乐世界,你要发愿往生过去。
苏轼的意识尚存,苏轼喃喃自语地说:“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
什么意思?西方世界确实有,但是靠您平时教我的禅宗方法,使不上劲。
维琳方丈大声喊道:“固先生平生履践至此,更须着力。”
说您平时不是天天参禅吗,不是天天修禅宗吗,到这个时候,更应该把以前那些东西拿出来。
苏轼麻溜儿地回答了一句:“着力即差。”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按照禅宗的修法,每次一用上,就往下掉。差者,下一等之意。意思是说,只要一用禅宗的修法,就往三恶道的方向去。
苏轼以自己的生命和悲苦人生,临终时强烈控诉了禅宗的洗脑本质:禅宗不是佛教,是魏晋玄学冒充的,在唐代就灭尽了大乘佛教。用现代知识分析,禅宗集虚无主义、唯名诡辩逻辑、本体论、万能答案和伪认知,五大精神剧毒于一体,是典型的邪教。虚无主义,就是反共识、反价值、反劳动的一些论调,比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这是共识,禅宗邪教认为:“红灯和绿灯无分别”,这就堕入了虚无主义。
唯名诡辩逻辑,就是没有所指,只有无穷的能指。即汉武帝罢黜名家学说的时候说的,名家是“以名乱实”。
所谓本体论,就是认为有一个“体”,或者“性”,或者“空”是不灭者,基督教中,灵魂的异名,就是“不灭者”。
所谓万能答案,就是苏轼的:“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万事万物,在本质上都是“真心”,真心是所有问题的万能答案,很明显,万能答案是洗脑的。
所谓伪认知,就是认为“无分别、无所住、无所着、无二、无妄念”等精神状态下,认知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其实,现代精神病学已经证实,这种神志状态属于低智商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认知是无效认知,是伪认知,极易导致精神疾病。

苏轼一生的悲惨命运,与其被禅宗洗脑,关系很大,因为禅宗洗脑洗成闭环,为迷信者构筑一间诡辩茧房,比较吸引“嬉皮士”型人格。这种人格属于变态扭曲人格之一。苏轼被洗脑,主要就是被虚无主义和唯名诡辩逻辑洗脑。也就是说,苏轼学的禅宗,偏于空宗。
苏轼和李定同朝为官,李定就是北宋诗人李定,其母亲仇氏,是一个风尘女子。仇氏先生佛印,就是苏轼的禅宗师父,后改嫁之后生李定。由于仇氏水性杨花,生完李定之后,就被逐出李家,所以李定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仇氏。仇氏死的时候,通知李定,李定也没有去奔丧。但是苏轼和佛印要好,知道李定是仇氏所生,于是向宋神宗上书,告发李定不孝。古代父母死后不守孝都要判刑,更别谈不去奔丧了。所以李定被下狱。从狱中出来之后,李定就要报仇了,他一手导演了乌台诗案,告发苏轼在诗中有欺君之罪,苏轼下狱当死。
当然,苏轼毕竟是名人,苏轼同科进士章惇十分敬佩苏轼,以兄事苏轼,把苏轼当哥哥那样恭敬。苏轼下狱,章惇因为投靠了变法的王安石,此时掌握大权,有机会见到太后,章惇便经常在太后面前说苏轼是冤枉的,最终在太后的斡旋之下,苏轼免死,发配到黄州。

不久,王安石倒台,朝中起用反对变法的“旧党”成员,苏轼被朝廷召回,将要委以重任。苏轼接到回京的圣旨,于是快马加鞭写了一封奏折,十万火急递到宋哲宗手中,诬告章惇通西夏。
章惇被下狱,面临着满门抄斩之重刑,求此时章惇内心的心理阴影面积。苏轼被禅宗的虚无主义和唯名诡辩逻辑洗脑,连孰轻孰重都分不清了。
不幸的是,不久章惇出狱,还长期担任宰相职务,那还不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章惇从此一直打压苏轼,直到苏轼客死常州。当然,苏轼也曾写诗讥讽章惇是私生子。历史上所有被禅宗洗脑的人,都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无一例外。苏轼虽被禅宗教义洗脑,但是并没有把禅宗教义带入书法中,其书法的书卷气还是很浓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