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错误,清洁人员会在垃圾袋上贴一张黄色的分类错误便签纸条,再用红笔标注什么东西分错了。不符合分类标准的垃圾,会被贴上大大的“违反规定”标签后放在你家大门口。基于日本的耻感文化,没有人愿意自己家门口放一袋被贴着“违反规定”的垃圾。
4.严格的分类标准
垃圾除了要分类,还要整理完才能扔。比如,废旧的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垃圾里有水分要控干,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爆炸。

5.自律
固定的丢垃圾时间,让日本人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要是忘记在当天的固定时间扔垃圾,恭喜你,存着这堆垃圾,等下一个轮回吧。除了生鲜厨余可以用半透明垃圾袋,其他的垃圾袋必须用透明的,方便清洁人员一眼分辨能不能带走。
三
同样做得很好的瑞士、德国,已经把垃圾分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瑞士购买生活垃圾袋是要付费的,售价大约是1.7瑞士法郎,折算人民币约12元左右。因为只有这种袋子才被允许丢进生活垃圾箱,使用其它袋子或直接将垃圾丢入箱子会被重罚。
虽然一个垃圾袋看起来很贵,但是其中包含了垃圾处理费,也就是瑞士政府颁布的环保税。
为了让小朋友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瑞士各州政府都在居民区附近设置了“游戏垃圾箱”,比如跳房子,小迷宫等等。
德国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已有100多年,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害怕大家搞不清楚,还特意在每种产品上标注出来这是属于哪种垃圾的产品。
德国学校的老师和父母们则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

德国小朋友基本上从懂事时开始,就知道垃圾要分类。他们的职业学校将垃圾分类定为必修实践课程,每年还会有志愿者义务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
在瑞典,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
一位瑞典家庭主妇说:“吃完饭后,我们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我通常在早晨骑车上班时,顺便把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四
尽管各国的垃圾分类方式和法律政策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娃娃就要开始抓起。
让大人改变几十年的习惯,很费劲,但让小朋友学习一个新规则,却很容易。
而且,每个小朋友对拯救地球都有强烈的使命感。
编辑部叉姐自从给儿子读了一本垃圾分类的绘本,小孩就变得很严格,“玉米棒子要还给大地”、“纸盒是可回收垃圾”。
叉姐一看保护环境是好事呀,当然要支持。一开始也做得很好,后面叉姐自己却坚持不下去了,开始随便弄弄,小孩也渐渐松懈了。
尽管想要全民交出一份垃圾分类的满分答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垃圾分类这件必须要做好的事情,真的不能再拖了!

(余文乐发了一个视频,看着里面北极熊吃垃圾的样子,大家都很心酸。)
今日小话题:
你有给孩子做过环保教育吗,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呢?欢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