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大面积普及,人们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但是线上的交流有其自身的问题。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发给对方的微信,对方迟迟不回,事后问起,对方还称已经回复过了?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名词:意念回复。
意念回复 ,是指一种在脑中已经形成了回复内容,实际却没有传达给对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可能产生一种以为回过信息的错觉。
可能有人会觉得意念回复只是一个借口,偏偏安上个高大上的名词。那么意念回复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本文章将通过探究“意念回复”的产生因素、机制,让大家能大致理解“意念回复”这种行为,进而减少因“意念回复”产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同时谈谈意念回复是否是个借口。
科学的研究离不开问卷调查我们共回收了304份问卷,调查了人们在微信上回复消息的行为习惯,并初步探究意念回复的存在情况。
问卷的逻辑:调查人们不回消息的情况→调查意念回复在不回复的情况中的占比情况,并收集意念回复的相关原因→调查人们产生已回复过信息的错觉的占比→调查人们对意念回复的看法
统计出来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