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毕业进入一年级,无论是从心理还是从外部环境上来看,都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孩子们对新的校园生活充满了好奇,也会充满忐忑与不安。那么,拼家长的时刻到了,家长提前为孩子做好准备这几项准备,孩子可以轻松应对学校生活。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一生,都说孩子3年级后的成绩才具有参考性,1-3年级就是养成习惯的阶段。家长为孩子做好这些,想不成学霸都不行:
1、专注力,认真听讲小学阶段一节课时长一般40-45分钟,保持每节课20-25分钟专注听课,比课后复习3遍都高效。认真听讲首先要关注老师,眼睛跟着老师转,思维跟着老师想,及时响应老师的提问。剩下的几分钟,回顾老师讲课内容。
2、主动记录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后主动完成个人觉得这个很重要,若是孩子能做到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主动完成,会给家长省去很多麻烦。同时,能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专注力好的表现。
同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好做作业的规范。比如,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作业期间不能一会儿吃零食,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铅笔等跟作业无关的事项。还有的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发现孩子做错了,习惯立马提醒孩子,这样会中断他的思路。我们可以让孩子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一遍。
3、养成复习和预习的习惯现在的老师讲课速度很快,思维稍微跟不上就会被落下,所以课后复习能够及时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能够帮孩子查漏补缺。提前预习,也能提前熟悉课程内容和了解学习进度,能够快速跟上老师讲课速度。
4、主动检查,先易后难孩子做完作业,一定要提醒孩子要主动检查一遍,这是粗心孩子捡分的法宝,很多孩子明明会的题目,看花眼了,就犯错。先易后难,之前遇到一个朋友的孩子,是个学霸型的,但是一到考试就时间不够,原因一直在扣难题,在难题上花费时间太多了,导致后面容易那分的题没时间做。
5、坚持阅读每天保持15-20分钟的阅读习惯或者按照故事章节给孩子规定阅读时间,对于孩子3年级后语文等文化课的提升至关重要。读完后,可以提问孩子,或者是让他复述一遍,可以检查他到底有没有认真看。这也能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6、自主整理书桌整理文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提升孩子的归类分配能力。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避免一到用时到处找“妈”。
7、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考试相差0.5分可能中间就差十几二十几个学生,这0.5分很可能就来自卷面分了。规范、工整的书写会给老师很好的印象分。家长需要经常引导孩子写字,趁1-3年级作业少的时候多写多练,高年级才能轻松应对考试。
8、识字能力识字和阅读是个长久的事情,提前识字可以提高阅读能力,降低阅读时间。1-3年级的识字量多,孩子可以自主读题,可以节省老师的时间,也能轻松拿高分。
现在的孩子相对于我们80、90后压力大多了,提前掌握这些技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这些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家长得引导与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