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都是小孩,会忘是正常的,造成差异的正是复习频率和理解深度。
而这一块看着量大,但并不难做,只要大人小孩勤快点就行。
那难点在哪?在下一步。
3、小学段教材古诗文的理解考核。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的古诗文,要读、要背、要知大意都不难(很多牛娃在小学就已经开始背《古文观止》),特别是在打通了实词、虚词、句式等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之后。
但难点在理解,难点在思辨。

你看高一课本里,
司马光以一篇《与王介甫书》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则回击他一篇《答司马谏议书》,强调臣子如何帮助君主”除弊”;同一单元里,魏征以一篇《谏太宗十思疏》,建议君王如何“守成”;还有苏洵的史论《六国论》等。
这些都是唐宋的宰相们、重臣们讨论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观点强悍,文风犀利,雄辩性极强。

你想,光看懂文字的表面意思,够用吗?
反正考试主要是考观点的思辨,高考文言文要背得足有七、八十篇,可填空只有6分(到了高中,那可是现代议论文、古代议论文的天下)。
所以倒推回小学,背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加强应用和理解才是核心。

那么在寒假这个收尾阶段,又如何加强理解的考核呢?
首先在复习的时候,速度可以缓一点,顺带再把小古文的背景、含义再讲细腻一点。小学选文还算好,基本上是就事论事,对“言外之意”没有太深挖,对于思维简单的小学娃还是相对友好的。
接着,去整一套小升初的古诗文专项训练卷,抽一些适合的题目,以各种情境下的具体应用为主,进行考核。
学是学,考是考,一动笔就能暴露出薄弱环节。
但在做古诗文专项训练卷,我们也要注意一下:
1)、太超纲的选文内容,有兴趣有时间有升学要求才做,毕竟我们小学才学了100多首,量并不大,实词、虚词也没有系统的梳理过,过长过难的选文,孩子是看不懂的,我们做题的目的是去摸清孩子理解到了哪个程度,而不是去攻占难题。
2)、一圈专项训练做下来,孩子(尤其是幼稚男娃)应用得不是很好,不要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古诗文,现在不是很懂,过个半年,随着文史认知的加深,到第二轮复习的时候,理解自然就会好很多。
末了,或许有些家长会问:你四年级就把小学的背完了,那五六年级干什么?
简要说一下我家的计划:
1)、拓展小学段古文,如《世说新语》、《念楼学短》、《小古文100篇》、《文言文起步》等,只要篇幅、难度相当都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