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图,当Uo1 输出升高,稳压管(Z3)击穿导通,可控硅(SCR1)的控制端得到触发电压,因此可控硅导通。Uo2 电压对地短路,过流保护电路或短路保护电路就会工作,停止整个电源电路的工作。当输出过压现象排除,可控硅的控制端触发电压通过R 对地泄放,可控硅恢复断开状态。
2、光电耦合保护电路:

如上图,当Uo 有过压现象时,稳压管击穿导通,经光耦(OT2)R6 到地产生电流流过,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使光电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Q1 基极得电导通, 3842的③脚电降低,使IC 关闭,停止整个电源的工作,Uo 为零,周而复始。
3、输出限压保护电路:

输出限压保护电路如下图,当输出电压升高,稳压管导通光耦导通,Q1 基极有驱动电压而道通,UC3842③电压升高,输出降低,稳压管不导通,UC3842③电压降低,输出电压升高。周而复始,输出电压将稳定在一范围内(取决于稳压管的稳压值)。
4、输出过压锁死电路:
图A 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出电压Uo 升高,稳压管导通,光耦导通,Q2 基极得电导通,由于Q2 的导通Q1 基极电压降低也导通,Vcc 电压经R1、Q1、R2 使Q2 始终导通,UC3842③脚始终是高电平而停止工作。在图B 中,UO 升高U1③脚电压升高,①脚输出高电平,由于D1、R1 的存在,U1①脚始终输出高电平Q1 始终导通,UC3842①脚始终是低电平而停止工作。正反馈?
5.3.4 输入过欠压保护
1、 原理图:

2、 工作原理:
AC 输入和DC 输入的开关电源的输入过欠压保护原理大致相同。保护电路的取样电压均来自输入滤波后的电压。取样电压分为两路,一路经R1、R2、R3、R4 分压后输入比较器3脚,如取样电压高于2 脚基准电压,比较器1 脚输出高电平去控制主控制器使其关断,电源无输出。另一路经R7、R8、R9、R10 分压后输入比较器6 脚,如取样电压低于5 脚基准电压,比较器7 脚输出高电平去控制主控制器使其关断,电源无输出。
6、附加项
6.1 PFC 的作用
PFC 的英文全称为“Power Factor Correction”,意思是“功率因数校正”,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总耗电量(视在功率)的比值。基本上功率因素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当功率因素值越大,代表其电力利用率越高。计算机开关电源是一种电容输入型电路,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会造成交换功率的损失,此时便需要PFC 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目前的PFC 有两种,一种为被动式PFC(也称无源PFC)和主动式PFC(也称有源式PFC)。
6.1.1 被动式PFC
被动式PFC 一般采用电感补偿方法使交流输入的基波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差减小来提高功率因数,被动式PFC 包括静音式被动PFC 和非静音式被动PFC。被动式PFC 的功率因数只能达到0.7~0.8,它一般在高压滤波电容附近。
6.1.2 主动式PFC
而主动式PFC 则由电感电容及电子元器件组成,体积小、通过专用IC 去调整电流的波形,对电流电压间的相位差进行补偿。主动式PFC 可以达到较高的功率因数──通常可达98%以上,但成本也相对较高。此外,主动式PFC 还可用作辅助电源,因此在使用主动式PFC 电路中,往往不需要待机变压器,而且主动式PFC 输出直流电压的纹波很小,这种开关电源不必采用很大容量的滤波电容。
6.1.3 PFC 的作用:
作用是节省能源!就是说让电网中的能源尽可能被100%利用,但是实际中做不到,但可以接近,比如PFC 99% 等,也就是说有用功越多越好,无用功越小越好.功率因数低,偕波含量太高,对电网的冲击就大,严重时会影响到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
1)由于设备中有电容,电感,变压器等器件使电压和电流不同步,这样出现无功功率,
2)由于开关管,整流器等作用,输出电流中有畸变,谐波含量比较大,这样导致功率因数下降.
它的危害是显然的,主要是对电网以及电器设备及器件的冲击力很大,容易毁坏器件.
而无源PFC 只是在器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用差模和共模来滤波,这样加L,C 导致体积很大,而且功率因数只能达到0.85 左右; 主动式PFC 可以达到较高的功率因数──通常可达98%以上,但成本也相对较高。
6.1.4 PFC 电路
无源PFC 电路比较简单,主要讲解一下有源PFC 电路。
有源PFC 本质为一个带有SPWM 的BOOST 电路,控制方法有很多,电流型电压型 CCM
下图为PFC 典型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