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130E是基于"作战禽爪"行动需求为特种部队专门开发的机型
1979年改进后的MC-130E特种作战飞机投入使用,被分配给驻扎在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德国莱茵基地和美国本土的佛罗里达埃格林空军基地的三支特种作战部队使用。
C-130的另一大改进机型是AC-130空中炮艇,相比比较神秘的MC-130E,AC-130的上镜率还是比较高,在近些年美军在中东的军事行动中都能看到空中炮艇的身影。AC-130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强大的机载武器系统,从飞机的侧面发射的武器系统与导航精确传感和火控系统高度集成,使得AC-130成为美国空军特种部队强大的空中攻击平台,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飞行炮。

集成了精准火控系统的AC-13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飞行炮
AC-130从2000英尺的飞行高度下降至80英尺时,机载105mm炮每分钟可以发射10发炮弹,105mm高爆炮弹每枚装有5磅的TNT炸药,在驾驶舱的后部还装有两门20mm火神旋转炮,辅助以安装在机身下方的摄像机在确定目标之后,就会实时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机上的计算机,随机一轮致命的攻击就开始了。AC-130的机组由12名人员组成,其中包括3名空中炮手;飞机一次可以在空中飞行12个小时,可以携带几千发炮弹,搜索目标的精确率极高,并配有顶级的传感器保证自己免受来自地面的各种威胁。
"外干中强"的C-130J注入新的血液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尽管C-130战术运输机的设计堪称完美,但其螺旋桨发动机的推进功率远不如涡轮风扇发动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美国空军也曾计划使用新型喷气式运输机来取代C-130运输机,但经过细致的比较各种设计方案之后,该计划最终因开发费用和新型设计方案性能相比C-130并没有多大的提升而被取消。同时洛马公司则认为,采用新技术,对现有的C-130进行更新电子系统和发动机同样可以使得飞机的载重量、续航距离和安全性大幅增加,美国空军最终选而求其次,接受洛马的方案。在这个背景之下,大力神的最新大改机型C-130J横空出世。

经费紧缺和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130J
作为C-130最新改进型的C-130J在外形尺寸上和早期的C-130并无过大差异,外形上的识别特征也仅限于螺旋桨而已。C-130J由于采用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生产的新型涡轮发动机,螺旋桨的桨叶增加至6片,使用复合材料制成的6叶螺旋桨桨叶的零部件相对传统的少了近一半,重量减轻了15%,发动机的最大续航推力比原有机型多出了29%,巡航速度也增加了20%,另外巡航高度也增加了40%,并可节省15%的燃料。
C-130J的驾驶舱采用了新型玻璃座舱,先进的双人式控制驾驶舱将任务机组将至2人;同时配备了两部任务计算机、综合式故障诊断系统、容易操作的通讯、导航和识别管理系统、双全球定位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数字式防滑刹车系统、全新的航电系统、气象地貌对照显示器,同时还配备了全新的更高效率的推进系统、简单化、高可靠性的燃油系统以及强化了的机内环境控制系统等。

C-130J先进的双人式控制驾驶舱集成了大量的新技术
美国空军还根据作战任务需求,在C-130J 的基础上相继衍生出气象机型WC、电子战机型EC、加油型KC以及特种作战机型等多种任务衍生机型。另外C-130的家族还在壮大过程中,新的成员还在不断加入,比如C-130C附面层控制试验机、C-130D极地运输型、C-130F海军空运专用型、C-130H-MP海岸警卫队巡逻搜救型、EC-130机载战术指挥和通信型以及RC-130空中探测和侦察型等等。
总结评价一下C-130大力神多用途战术运输机是二战后设计的一款堪称经典的运输机,这种飞机不断地改进从而满足不同的要求,先后发展出了30多种改进机型,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服役生涯中,以极高的上镜率活跃在世界各大热点地区,涵括了局部战争的兵员输送、物资补给,非常规作战中支援特种突击部队行动以及在非战争行动中应急救援、科学考察甚至极地探险等一系列任务,成为当前60多个国家的主力运输机型号,担负着重要的空中在战术投送和辅助战略投送的任务,根据美军的要求C-130将服役继续服役至2030年,届时其整个服役生涯将达到75年。
C-130成功的基本布局设计可以毫不避讳将其称为现代运输机基本布局的鼻祖,两片式上下开启的尾舱门、上单翼四发布局都为后续运输机的布局发展奠定了基础,基本上后续世界各国研发的中型运输机和部分大型运输机都采用类似的设计,突出了使用的便捷性、实用性和实战性。C-130的另一大法宝是强悍的功能拓展能力,基于其优秀的机体设计,美军根据作战任务需求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特种作战机型,成为战场上支援作战的核心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