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军部旧址,现为蓟县城关小学院内)
【国民革命军&东陵大盗】
1928年,蒋介石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张宗昌败北,孙殿英向蒋介石投降,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
北伐成功后,孙殿英率部驻防在蓟县的马伸桥,离清朝的皇陵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他为筹措军饷,以军事演习为名,调动了一团兵力,把清东陵三十里内戒严,大肆盗挖了乾隆与慈禧的陵墓,收罗了大批珍宝。

(乾隆棺椁)
案发后,全国舆论哗然。蒋介石让时任京津卫戍司令的阎锡山审理此案。孙殿英用盗得的宝物,不惜血本,上下打点,最终压下这桩民国最大盗墓案,不了了之。孙殿英说,自己是明末抗清名将孙承宗的后代,这叫一报还一报,盗了清帝陵,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国民政府不追究孙殿英的责任,导致溥仪和国民政府完全决裂,这也是溥仪后来选择和日本人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阎锡山&东北军】
1930年春,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和冯玉祥联合反蒋,声势极大。孙殿英赶紧依附于阎锡山、冯玉祥名下,被委任为第四方面军第五路总指挥兼安徽省政府主席。
同年9月,张学良南下支援蒋介石,阎锡山败退。孙殿英投降张学良,当上第四十师(东北军暂编陆军第二师)师长。1931年,孙殿英升任第四十一军军长。

【抗日&退隐】
1933年2月,日军三万余人进攻热河,孙殿英奉命率第四十一军由山西驰援热河。东北军汤玉麟部和万福麟部,与日军一触即溃。孙殿英进抵赤峰,展开阻击战,相持了七天七夜。撤退后,又继续与敌作战十余日,最终战败,撤到张家口。孙殿英英勇作战,赢得舆论的广泛称赞。
5月,蒋介石委任孙殿英为“青海屯垦督办”,那时青海、甘肃、宁夏是军阀“四马”(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的天下。“四马”联合起来,武力抗拒孙殿英,双方大战三个月,孙殿英战败。
1934年3月,孙殿英军队回退时,被阎锡山手下,傅作义的晋绥军攻击,缴械投降。没有军队的孙殿英,被蒋介石明令撤销了所有职务,隐退在山西晋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