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这个海上航速“节”。“节”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在那一时期,还没有专门的单位衡量船只的航行速度。为此,航行的水手们一般会用打结的绳子来计算速度。
我们都知道,船只在航行过程中,在船尾会产生大量的尾流,船速越快,尾流就越强劲。于是船员们会在一根绳子上打上固定间距的绳结,并将其中一头放进尾流中,尾流会将绳子拖入水中,船员们就是依靠绳结进入水中的速度,来计算船只的速度。因此后来计算船只航行速度的单位就被命名为“节”。
根据规定,船只一小时航行一海里的速度,就是一节。而一海里就相当于1.852公里,换算下来,航母的30节就相当于时速55公里左右。不要说小汽车了,速度快一点的公路自行车都能将航母甩在身后。
如此一比较,属实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作为威慑力十足的海上巨兽,航母的速度为何连快一点的自行车都比不过?更让人奇怪的是,二战时期的航母已经能达到了30节的速度了,在核动力航母盛行的21世纪,为什么航母还是难以突破30节的屏障呢?
第一点就是能耗问题,这其实与航母的动力设计息息相关,不管是空气还是水流,都是流体的一种,而密度越大的流体,其阻力也会越大,因此突破阻力所需的动力也就越大。现代战机之所以能轻易突破音障,达到几马赫的速度,正是因为空气流体的阻力比较小,喷气发动机或是涡轮发动机能够提供巨大的推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