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狐
北极苔原带动物种类贫乏,主要动物有驯鹿、北极狐、苔原狼、旅鼠、北极鸥、雷鸟等。北极狐是犬科狐属的一种,也叫白狐、雪狐,雄性体长约55厘米,体重3.8千克,雌性体长53厘米;北极狐毛皮软长而厚密,冬天毛色雪白色,至春天至夏天逐渐转为青灰色;北极狐的食物包括旅鼠、鱼、鸟蛋、北极兔等,主食是旅鼠。旅鼠是一种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小型鼠,食物是草根、草茎、苔藓,寿命通常不超过一年。北极兔是兔科兔属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体型较家兔大些,脚掌下面长着长毛,有一身蓬松的白色绒毛,以苔藓、树根等为食物。驯鹿是寒带苔原带标志性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也食鸟卵和鼠类。苔原带的动物都有扒雪的能力,为了寻找雪被下的冻硬的浆果、灌木叶子和苔原植物,它们必须善于挖开地面的积雪,如驯鹿有宽大的蹄子。
冰雪覆盖的冰原气候
冰原气候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的气候类型,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冰原气候的主要特征是终年严寒、干燥而多大风,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最冷月均温在-40℃~-60℃,最暖月均温也在-5℃~-20℃,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形式全部为降雪。冰原气候的成因是一年中有很长时期的极夜期,冰雪的下垫面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使得近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
格陵兰岛西海岸
冰原气候区无人类永久居民点,只有南极科考站东方站、中山站等有气象记录。东方站为原苏联于1957年在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距地球南磁极约1000千米)建起的一座常年性科考站,经纬度是南纬78.5度、东经106.8度,海拔3488米;东方站属典型的冰原气候,终年严寒,年平均气温为-55℃,暖季(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气温约-42℃,最冷月(7月)平均气温-68℃,最暖月(12月)平均气温-28℃,1983年7月21日曾录得极端最低气温-89.2℃!,这是目前人类记录到地球极端最低气温!东方站是人类最难居住的地方之一,除严寒外,还有大风、干燥、缺氧、极夜漫长等特点,东方站年平均风速为每秒5-27米,大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2/3,极夜期长达5个月。
格陵兰岛
坐落在北美大陆东北面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的格陵兰岛绝大部分属冰原气候,仅西部和南部沿岸地区为寒带苔原气候。面积216万平方千米的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是我国台湾岛面积的近60倍)85%的地方覆盖着大陆冰川,仅15%的地方是无冰区。格陵兰岛的冰川也叫格陵兰冰盖,是北半球最大的冰盖,面积约183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处3500米,总体积约3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冰川总体积的8%左右!
格陵兰岛最大城市——努克
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为冰原气候,最冷的地方是格陵兰岛中北部,那里的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4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70℃左右。格陵兰岛西海岸、南海岸及东南海岸一带气候相对温暖,为寒带苔原气候;这里冬季为冰雪覆盖,但夏季可见绿色植物(主要苔藓、地衣等极地植物),在西南沿海一带夏季还可见盛开的紫色的虎耳草、黄色的罂粟花。
格陵兰岛上的麝牛
格陵兰岛陆生动物主要有麝牛、北极熊、北极狼、北极狐、北极兔等。麝牛也叫格陵兰麝牛、白脸麝牛,是一种原生在格陵兰岛北部、加拿大北部极地地区的一种牛科羊亚科羊牛族动物,是一种长得像牛实际上更像羊的超大型野羊,因雄性麝牛在交配季节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而得名,体长190-230厘米,体重180-380千克,体毛为暗黑棕色,夏天喜食灌木叶子,冬天挖雪取食苔藓;目前麝牛主要生活在格陵兰岛的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内,总数约有1万头左右,占全球野生麝牛总数的近一半。北极熊也是格陵兰岛沿海地带常见的大型肉食动物,估计总数在5000头,占全球北极熊总数的14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