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如此忙碌的情况下,他在任职期间也带了四个博士生,依旧尽心尽力,不曾有过敷衍。
吕森也曾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朱镕基这个人是这样的,只要他答应的事,他一定会负责任地做好。”
相反,朱镕基对此很愧疚:
“这些年,我给经管学院做过什么事?甚至同学们想见我一面都难。我扪心自问,难道我真的是政务繁忙到见同学们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吗?扪心自问,心中有愧。”
讲到这里,朱镕基哽咽,台下的学生们也多在流泪。
之前朱镕基在一些公开场合多次说过,等到退休时,就回到清华大学当教授,教书……
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最后没能实现,但是这段“缘”却是一直“剪不断地”。
从四年的学生生涯,到后来十七年的院长生涯,朱镕基永远是“清华人”。
在演讲中,朱镕基提到:
“清华的竞争非常激烈,人才出来不少,我们班里就出了3个院士。清华有自己的精神,至于这精神是什么,需要在座的诸位回答。我的理解是:追求完美。”
1947年,朱镕基这位年仅19岁的湖南伢子,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他当时考入了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就读。
那时候,报考清华大学的所有湖南学生中,他以最高分成绩被录取,一进校就拿到了奖学金,令人羡艳。
可是,朱镕基却说自己在校时不是一个好学生。何出此言?
当时的朱镕基喜爱文科,英语好,不喜欢工程,刚开始一直想着转系,但是后来转系没成功。
那时,朱镕基在班里不是成绩最好的,学习并未十分刻苦,直到一次与同窗好友张丰容(音)聊天时,好友一句话点醒了他:
“在来清华之前,哪个不是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