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由敷设船拖曳前进。除了作为光缆沉入海底的配重物之外,它的工作分为三步:
第一步,利用高压冲水在海底产生一条深约2米的沟槽;
第二步,通过光缆孔,将光缆放入沟槽之中;
第三步,借助旁边的泥沙将光缆覆盖好。

所以,总的来说,埋放光缆的过程就是勘查清理、海缆敷设和冲埋保护。
这个过程中,光缆敷设船要特别注意航行速度、光缆释放速度,以控制光缆的入水角度以及敷设张力,避免由于弯曲半径过小或张力过大而损伤光缆中脆弱的光纤。
海底光缆如何进行修理?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麻烦的一个问题,光缆坏了该咋办?
前面我说过,海底光缆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时刻面对各种风险的威胁。一旦被破坏,相当于全球通信主动脉出问题,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海缆很容易遭到捕鱼船(拖网)、船锚、鲨鱼的破坏。还好,随着相关法规(禁止在海缆上方区域停船抛锚)和海缆防护能力的提升,这些破坏海缆的情况开始显著减少。
但是,想要做到万无一失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像地震这种事情,你就是再怎么防,也防不住。
例如在2006年台湾地区发生的强震,就造成了多条国际海底光缆受损、甚至中断,导致国内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访问国外网站。同样的,2011年日本地区发生的强震,也导致国内用户无法登录到美国网站。

台湾地震导致光缆损坏
所以说,海底光缆的受损不可避免。修复海底光缆,也是维护单位的必备技能。
海底光缆的修复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首先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来定位大致的故障位置,然后借助水下机器人,通过扫描检测,找到破损海底光缆的精确位置。

光时域反射仪(OTDR)
OTDR使用时域反射原理,先收发一整套信号,断裂位置会对信号有反射,将该回收的反射信号与应用数学算法计算得出的信号形状以及时间作比较,从而定位出光纤破损的具体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