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所追求的“真实还原”,其实更准确地说,更像是忠实还原了唱片里的声音,而并不一定是现场的声音。理解了这一层,你对MSEB就会更容易接受。
那不对的那一半呢?传统的音效无非就是EQ调节,提供几个预设的模式(古典、流行、摇滚、爵士之类),或者是放开几个固定的频率点让你自己增减。效果比较明显,但基本上属于局部调整,整体的声底很难有本质性的改变。
MSEB则不同,它更是一种整体调音方向上的改变。比如声底暖而暗/冷而清脆,瞬态快而硬/慢而弹,空气感清脆/柔和,这样的效果改变,几乎很难通过传统EQ调节来完成。在MSEB中,类似的调节共有10项之多,甚至还有调节高频齿音和低频齿音的选项。


效果如何呢?比起EQ调节,MSEB有一种整体感、但更微妙的感觉。效果也许没有EQ调节那么直观,但是对于不同的曲风,调整得当,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以我最常听的海菲兹演奏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为例。第一项温度调节,如果调到最左,声音就会更偏向于ER4塑造的那种冷声,线条更细腻,海菲兹的琴声更飘逸;但若调至最右侧,声音听起来就会更接近于QDC海王星(两者同样是单动铁!),你会更加注意到乐队的雄浑气势,尤其是低音弦乐部分。当然,没有换耳机的效果那么明显,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你的想象。

人声也是如此,比如喜欢手嶌葵烧友,甚至可以把高频齿音调得重一些,人声调得更靠后一些,她那种空灵气声的感觉会愈发强烈(就像Final F7200)。反之,而若你喜欢蔡琴,可以大胆地把“女毒”选项往右调,那种厚重的声音会更加浓烈(就像QDC 1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