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罗斯地图
迁都基辅后,乌克兰一带成为了罗斯民族和拜占庭交流的前沿,也是吸收东罗马文明的阵地。基辅成为了整个罗斯的文化、宗教中心。
这是从南北商业交流的角度来看乌克兰。从东西方的角度来看,乌克兰处于黑海北岸,是古代东方游牧民族西迁到欧洲的必经之地,历史上的斯基泰人、匈人、柔然人、突厥人、蒙古人等都从这里进入进入中欧地区。
由于乌克兰是东欧最南的土地,使得乌克兰成为了东西方民族迁徙的走廊。因此,我们可以说乌克兰就是欧洲的“十字路口”,是欧洲的核心地区。
由于乌克兰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就是成为了欧洲大国争夺的地区。蒙古入侵时,占据了乌克兰的沿海地区,归属于金帐汗国直接管辖,金帐汗国瓦解后归属于克里米亚汗国。而乌克兰的内陆地区则归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在近代初期,俄罗斯帝国就和波兰—立陶宛以及克里米亚汗国、土耳其帝国不断在乌克兰角逐。
彼得大帝为了打通黑海的出海口,对克里米亚发动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叶卡捷琳娜上台后,建立了黑海舰队,兼并了克里米亚汗国,获得了乌克兰黑海沿岸地区。又通过三次瓜分波兰,获得了乌克兰的内部地区。从沙俄时代到苏联时代,波兰和俄罗斯不断在争夺乌克兰,一直到1939年波兰灭亡才宣告结束。
乌克兰的矿产资源也是非常丰富,这里有4000多处矿产,其中铁矿石储量275亿吨,在苏联时代的产量占据了全苏的一半。锰矿储量超过21亿吨,在苏联时代的产量占据全苏四分之三。煤矿储量450亿吨,其中乌东二州的顿巴斯地区有举世闻名的利沃夫-沃伦煤田。
鉴于乌克兰的矿产丰富,苏联将此地打造成为了重工业基地以及军事工业基地。在苏联末期,乌克兰拥有军事企业3594 家, 职工300万人,生产门类涵盖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陆海空各种装备,而且其大部分产品性能还居于世界前列甚至是顶尖水平。这里生产了苏联30%的坦克,25%的军舰,三分之一的航空产品。
由于乌克兰处于东欧平原最南端,使得乌克兰的气候相对温暖。乌克兰的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则接近亚热带的地中海气候,西部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乌克兰的土地非常肥沃,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地之一。加上乌克兰境内河流众多,降雨量相对丰富。这些条件,使得乌克兰成为了“欧洲粮仓”,乌克兰的粮食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