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19年,一位8岁的天才只上了一天小学,便辍学了。原因是他看到老师打了同学的手心,尽管手不是他的,疼的也不是他,但他仍然感到震惊且生气。
这位天才,就是日后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的,“整体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
陈省身出生在浙江嘉兴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陈宝桢是晚清秀才。他的名字,就是父亲根据《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名句取的。
辍学以后,陈省身跟着奶奶和姑姑识字、背唐诗。
有一天,父亲给他带回一套美国传教士写的《笔算数学》,没想到,只跟父亲学过阿拉伯数字的他,居然会做书中大部分很难的题目。即使有些不会,也大致能看懂。
9岁那年,陈省身考入秀州中学预科一年级。这时,他已经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难题了。后来,因为父亲工作变动,全家北上迁至天津,陈省身因此转入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
彼时,扶轮中学的校长顾赞庭教几何,而且教得很凶,但他对天赋惊人的陈省身很是喜欢。因为,别人眼中很难的数学题,陈省身觉得很容易。
陈省身不是埋头苦读的学霸,而是随便学学,有兴趣随便做做,就能拿高分的天才型学霸。虽然其他功课成绩不如数学,但只要他愿意花点力气,也能学得很好。
然而,天生老天爷赏饭吃的陈省身,也有失手的时候。
二、
陈省身很喜欢读书,经常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而且,不管是啥书,拿来就看。
历史、文学和掌故等,来者不拒。数学书、数学杂志中那些枯燥的公式,他也能读得津津有味,对那些数学家也是如数家珍。
因为博览群书又天赋超群,很快,中学的课程对陈省身已毫无难度可言。于是他连跳两级,并在15岁那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
然而,陈省身虽然天资聪颖,堪比“神童”,但相应地,年龄和动手能力成了他的“短板”。
在一次“吹玻璃管”的化学实验中,他把尚未冷却的玻璃管拿到冷水里冲,结果玻璃管瞬间稀碎……
这件事给他的触动很大,他觉得自己缺乏动手能力,思来想去,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放弃物理、化学,专攻数学领域。
当时,南开大学的数学系老师,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中国第二位数学博士、中国现代几何学的开山祖师姜立夫。他所带的数学系,包括陈省身和吴大任在内,只有5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