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只属于马飞的一对一补习班里,马皓文带着儿子去闻草地的味道;允许儿子不写额外的课后作业;带着儿子去建筑工地旁观……
当马飞想要好好学习,提出让爸爸开始辅导功课的时候,马皓文说:“可是我已经辅导你一整天了,儿子。”
接着,马皓文开始写申诉书,帮别人做设计草图。在一边看着的马飞,也提出了要学功课。
这就是邓超想要借电影传达的父子经: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
这部电影并不是纯粹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而是试图从一个小的切口,去探索更多的教育可能性。
在我看来,它想要表达的是:即便身处应试教育环境中,也要留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马皓文和教导主任立下赌约后,马飞丧气地说:“爸爸,不行的,老师说我缺根弦,说我笨,我考不进年级前十的。”
马皓文问马飞:你为什么要学习?
马飞:考清华北大,妈妈说的。
马皓文:不,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考上北大,然后呢?
找到梦想,并为梦想坚持,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正如马皓文所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
因此,虽然马飞的妈妈骂:你知道现在上个好大学多难啊,马飞被社会淘汰了怎么办?
马飞的班主任劝:马飞总是不完成作业,他说是你同意的?别的同学做作业都做到11点,你还让孩子在家玩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