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顺治二年,出于锦衣卫在民间凶名赫赫的考虑,为了稳固江山的清廷干脆连锦衣卫的名字也去掉了,改成了銮仪卫。至此,横行两百多年的锦衣卫在中华大地上不但实际已经灭亡,连名字也不存在了。
“銮仪卫”这一称呼一直沿用到宣统时期,为了避讳宣统皇帝溥仪的名字,又改成銮舆卫,然后到溥仪退位,锦衣卫的前世今生彻底结束。
三、流亡海外壮烈殉国
伴随着大明的灭亡,锦衣卫除了这两个归宿以外,其实还有一部分离开了中国,流亡到了海外,他们就是与南明王朝一路相随的大明最后的锦衣卫。
清军入主中原以来,各地反清复明运动此起彼伏,其中又以明室后裔旗帜最为鲜明。1646年末,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以永历为年号,建立了南明永历朝。
然而,这个弱小的王朝还没站稳脚跟,就被南下的清军击溃,随后朱由榔一路辗转到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满清政权好不容易夺取江山,岂会容忍朱家死灰复燃。由吴三桂率领三路清军一路穷追不舍。中华大地已无立身之地的朱由榔迫不得已,仓皇出逃到缅甸境内,以待东山再起。
在大明时期,缅甸乃是明朝的藩属国。所以对于朱由榔一行的到来,缅甸国王一开始还是比较热情的。然而随着清廷的不断施压,加上缅甸本国出现政变,新上任的国王态度并不友好,朱由榔在缅甸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公元1661年8月12日,已存了心思要把朱由榔出卖给清廷的缅甸国王莽白,以喝咒水起誓结盟为由,派使臣约朱由榔到过江议事。
永历朝廷自然怀疑其中有诈,不肯前往。相持之下,大明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永历朝大学士、文安侯马吉翔、太监李国泰等提出要由黔国公沐天波一同前往,方能放心。
沐氏家族世代镇守云南,在当时西南边境及各接邻小国中甚有威名。永历朝天真地以为,有沐家人在,缅甸当局不敢轻举妄动,然而他们却小看了缅甸的心狠手辣。
在沐天波的陪同下,马吉翔等一干永历朝文武大臣出发前往约定地点。刚一到,他们便被三千缅军团团围住。缅方指挥官派士兵想把沐天波拉开,但是忠心耿耿的沐天波一看势头不对,立刻夺了士兵的刀奋起反抗,其余人也就近抓取木棒等武器一同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