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太极的精髓哲理启示(太极文化的精髓哲理)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02 15:59:35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如何学习和理解太极拳论

李焕喜

[上]

《太极拳论》可以说是太极拳界的圣经宝典,是太极拳爱好者尽人皆知、人人想学习、人人想践行的至理名篇。然而关于《太极拳论》的学习和理解,长期以来一直受限于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王宗岳是不是《太极拳论》的原作者?若是,他老人家又是从哪位先贤那里得其真传的?若非,原作者又应当是哪位高人,与王宗岳有何关系?第二,为什么《太极拳论》仅在开篇提到“太极者,无极而生”,而通篇却没有再进一步阐述什么是无极、如何修无极?《太极拳论》所阐述的难道只是“太极”之拳理吗?第三,太极拳是干什么用的,是用来养生还是防身的,是兼而有之还是以哪个为主?企图凭借太极拳打遍天下的想法符合先贤们的创拳初衷吗?第四,既然已经有《太极拳论》作指导,苦练太极拳者又无计其数,为什么得太极拳真功夫者却总是“代不数人”?

从程峰和魏美智两位历史社会学者2012年发表的考证文章“博爱唐村千载寺与太极拳起源”以及河南省社科院有关学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来看,第一个问题似乎已经比较清楚了,即《太极拳论》应当是发端于博爱县唐村千载寺(又称无极寺)唐代住持李道子所创艺的无极养生功,清代的王宗岳只是民国以前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太极拳先贤和传人。其间,千载寺明代弟子唐村李氏八世李春茂依据无极养生功,编著了《无极养生拳论》和《十三势行功歌》。九世李仲李信兄弟及其姑表兄陈王庭,依据《无极养生拳论》及《十三势行功歌》,创编了太极养生功。文献当中,也有称李信为李岩的。如此传承至清代,十二世李鹤林继承其先辈武学,编著了《太极养生拳论》,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太极拳论》,并经其在唐村私塾教书的弟子王宗岳传播于世,再经由后人传承至今。众所周知,起自于唐代的太极拳理论传承还有许宣平-宋远桥-宋书铭一脉,起自于元明的还有张三丰一脉,但线索最为清晰、证据最为充分和逻辑最为严谨的,截至目前为止当数博爱唐村李氏一脉。来自千载寺的若干碑文和唐村李氏家谱的相关记载,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让后人比较清晰地了解太极拳理论是从如何唐代演进到清代的。

依据这样一条相对可信的历史由来和形成脉络,第二个问题似乎也找到了答案,即一部完整的太极拳理论应当是由无极养生拳论和太极养生拳论两部分有机构成的,从无极养生功到无极养生拳、到太极养生功、到太极拳,不断地相互融合和完善。因为《无极养生拳论》已经把什么是无极、如何修无极、无极养生有百益而无一害等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了,所以才没有必要在《太极拳论》里再重复提及这些问题。而对于唐村李家以及王宗岳等拳论创始人及传承人来说,先修无极再修太极、先炼功再练拳,尔后无极太极合一、炼功练拳相融,其实才是他们传功传拳的真实写照。

了解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对于完整和准确地理解《太极拳论》的深刻含义无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为无极太极合一、炼功练拳相容,本来就是唐代高僧李道子所传养生功或养生拳的核心宗旨。关于这一点,既可从《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碑文“无极养生”“以柔克刚,舍己从人”中找到印证,也可从世传李道子的《授秘歌》中看出端倪。授秘歌前四句讲无极功修炼,后四句讲太极功修练。唐村李氏的两个养生拳论,正是在这一核心宗旨上,与李道子的功拳理论一脉相承。

授 秘 歌

(唐)李道子

无形无象,全体透空;

应物自然,西山悬罄。

虎啸猿鸣,泉清河静;

翻江倒海,尽性立命

无极养生拳论

李春茂

明庚寅年(1590年)

  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

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亡,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

惟三教融易,惟圣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初归元。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天五行八卦之天理矣,一气伸缩之道。

所谓无极功,能生一气者是也。吾练功探感之无极养生功,乃人之无意无形,联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之本始,阴阳动静之初源也。万物之生,负阴抱阳。人之真元所从而来,灵明所从而抱,无极生太极矣。于此而与五行八卦元通,通则变,完全人身之阴阳而保此灵明者也,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欲从后天返先天而卫生之术,无极养生功者也。苟以异端目之,远矣。

无极养生功,有百益而无一害,虽以之强吾氏族也,谓世裔贤徒大功练而远矣。谨无极养生论焉。

太极养生拳论

李鹤林

乾隆五十五年(1787年)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称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若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辨详焉!是为论。

从《无极养生拳论》和《太极拳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含义来看,无论是言及无极之功之拳还是太极之功之拳,显而易见都是以养生为要旨、以拳艺为应用的,修炼无极太极绝非只是为了争强夺胜、搏击打人,尽管文中也有“英雄所向无敌”“四两拨千斤”“耄耋御众”等功效讲究。关于这一点,李春茂不仅在《无极养生拳论》里强调,“无极养生功有百益而无一害,虽以之强吾氏族也”;还特别在《十三势行功歌》中明确给出了“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炼功练拳宗旨;两部拳论皆明确冠有“养生”二字,也是对李道子“尽性立命”思想的继承和体现。对于先贤们创艺功拳的这些初心,后辈晚学切不可轻视也。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近现代以来得太极拳真功夫者之所以“代不数人”,很可能与人们忽视了无极功夫修炼,在功理拳理上违背了先无极、后太极的修炼原则有关,与人们在阶递层次上违背了先炼功、后练拳的修炼程序有关,与人们在追求上偏离了炼功练拳之养生初心、过度执著于以力量速度搏人有关,与人们在认识上对《太极拳论》理解得还不够全面系统、不够准确透彻有关。现就最后一点,再谈一谈笔者的些许学习体会和肤浅理解,谨供批评或参考。

[下]

笔者以为,虽然名为《太极拳论》,作者所言却是针对已经有无极功夫基础的人所说的话,阐述的是无极太极融合为一的功拳道理及修炼方法,抑或可以说是已经把无极之修炼“隐含”在太极拳论当中了,至少其本人应当是深谙无极太极之道的。所以才开篇即强调,“太极者,无极而生”,不明无极之理,难修太极之道。以此为前提,《太极拳论》全文内容似可按以下五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自“太极者,无极而生”开始,至“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阐述的是无极太极动静之理、虚实演化之道和修炼应用之法。开头四句话,讲无极与太极、太极与动静的关系,强调无极是太极的基础,太极是动静的前提;接下来的四句话,讲如何分虚实,如何动与静,即如何分、合、曲、伸;再接下来的四句话,讲如何与人交手,如何应对对手,即如何走、粘、应、随;最后六句话,讲“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惟有精研历久,才能虚实分合自如,才能经由理熟逐步进至懂劲(即体悟),继而由懂劲阶及神明。

作者试图通过这一部分阐述告诉人们:太极之动源于无极之静,太极之势源于无极之气;欲生动,必须得分虚实;欲归静,必须得合无极;在修炼无极基础上习练太极,方可懂阴阳、明虚实、知动静,方可神领、气运、形随,方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进一步才能在与人交手时,做到人刚我柔以势走之,我顺人背以势粘之;对方急来则急以势应,对方缓来则缓以势随;欲快即如翻江倒海,欲慢则若行云流水,进而可置对手于无可奈何之境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里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下来,主要有“由-着熟”和“由着-熟”两种理解。“由-着熟”者认为:“着熟”即“招熟”,“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就是以技入道,就是从学练招式路数入手,多练苦练狠练熟练,继而达至懂劲,所谓“拳打千遍其理自见”。然而,海量的实践却一再证明,沿此一路径能得太极真功夫者总是凤毛麟角、代不数人。“由着-熟”者认为:此着非彼招,“由着”即是经由或凭着的意思,按照拳论第一部分上下文内在逻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就是以道御技,就是从明理开始,经由对前文所述无极生太极之动静道理(即如何分合曲伸、如何走粘应随)的体悟娴熟,渐渐达至懂劲。实践证明,果能如此,则真路不远;然而遗憾的却是,鲜有明白此一道理的教者和学者,因而仍然摆脱不了“代不数人”的现实。但从庄子“疱丁解牛”“梓庆制鐻”“丈人承蜩”等一系列寓言典故带给人们的启示来看,恐怕惟有以道御技,齐以静心,凝气于神,并经过适当的练习和体悟,才能修得“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功夫境界。

第二部分自“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开始,至“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讲的是无极太极之动静形象、之虚无气势。作者认为,只有凭借无极太极之动静相因,之虚实演化;才能产生一气贯通之中定,隐现莫测之演化,似重实虚之轻杳,仰高俯深之气势,进长退促之冷脆,一羽不加之听劲,我独知人之神明。也唯其如此,才能无我无他、无往而不胜。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形象”和“气势”都是无极太极动静相因、虚实演化和身体气形阴阳相济(即意气君来骨肉臣)的结果,是评判是否是无极太极真功夫的形象气势标准而非具体练习方法。若不作如此理解,必然会在实践上执著于模仿动作架式,在追求上痴迷于苦练路数技巧,其结果必然是邯郸学步,事与愿违,越学越不像,越练越少无极太极之韵味,弄不好还会导致身体上的伤病,学者对此不可不省悟也!

第三部分,自“斯技旁门甚多”开始,至“观耄耋御众之行,快何能为”,讲的是如何判断是否是无极太极真功夫的效果标准。作者认为,无极太极之动静,“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即李春茂在《无极养生拳论》中所说的“一气伸缩之道”,而不是“壮欺弱、慢让快”等力量、速度、或者技巧型的旁门动作。也就是说,无论是无极拳还是太极拳,都是以功夫的运用(即以气势的演化和运行)为前提的,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之妙,是“耄耋御众”之效,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以力量、速度或者技巧来逞强夺胜。借用金庸先生的话说,太极拳是老庄哲理在功夫上的体现,练的主要不是拳脚上的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上的功夫。是不是真无极真太极,由此判断泾渭分明。学者若想明明白地学习太极拳,不可不先明了这一层道理!否则,很容易因为感觉力不如人或技不如人,而迷失了炼功练拳的方向和信心。

第四部分自“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开始,至“渐至从心所欲”,讲的是如何在炼功练拳时克服自身的“双重之病”,以解数年纯功而不能运化之惑。作者认为,数年纯功而不能运化者,是因为其不懂阴阳,不分虚实,困顿于“双重”之病,自己把自己的先天潜能给约束住了,自己把自己的神气灵活给“滞”住了。这里,把“双重”读作“双重(chong)”,似乎更有助于理解其本来涵义,即阴阳不辩、虚实不分、君臣不明。而只有明白了阴阳,分清了虚实,才能做到阴阳相济、虚实相辅,才能做到“意气君来骨肉臣”,才能体悟“粘即是走,走即是粘”,才能够明理和懂劲。

明理、懂劲之后,再默识揣摩,持之以恒,即可愈练愈精、愈练愈微、由微而妙、由妙而神。这里作者再一次强调了必须经由明理才能懂劲,经由潜心体悟才能渐至从心所欲的练拳路径和精进阶递的道理。若不明此理,逆而行之,必然会事倍功半,恐怕一辈子也难得无极太极之真谛。

第五部分虽然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具有画龙点睛的启迪作用,再一次道出了太极拳与人交手柔而不败、虚而有妙的秘密。前两句话告诉人们,在与他人交手时,不仅要在形体上舍己从人,更要在神气上守住中定而不是舍近求远!形体上舍己从人,是为了精神能提得起,是为了意气能换得灵,是为了气势(或曰气场)的有无虚实之演化自由灵活、以我为主,进而产生“后发而先至”“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等非机械作用所能产生的功夫效果。后两句话则特别强调,一定要完整和准确地理解“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否则便会在认知和实践上偏离无极太极原理,重复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我们自己在多年推手打拳的基础上,把这一部分的意思归结为“舍己不丢中(不舍近),从人不求远”。不丢中就是不丢气感,不丢场觉,不丢中定,不失平衡;不求远就是虚实相辅,阴阳相济,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实践中受益匪浅。

概而言之,《太极拳论》是关于无极太极功夫之动静理法、之形象气势、之是与非、以及如何解决数年纯功而不能运化的系统理论,学习或者实践时应当完整和准确地加以理解,切不可囿于只言片语,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可脱离原文本意而随意发挥。

之所以能有上述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在于我们团队二十年来,始终按照老子所说的“恒无欲也,以观其眇”修炼无极静功,按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修炼太极动功;按照庄子所说的“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和“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练习功法与推手;进而切实体悟到了《无极养生拳论》和《太极拳论》所阐述的无极太极动静之理、无极太极动静之象和无极太极动静之效,体悟到了有无相生、虚实演化、动静相因、阴阳相济的微妙和神奇。

二十余年群体性健身效果和功夫水平的明显提高,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无极太极哲理的认知和实践,也为我们回过头来学习和理解《太极拳论》提供了更高的文化视野和更充分的实践基础,进而增强了我们依据道家无极太极哲理炼功练拳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了我们依据道家无极太极哲理判断是非的能力和自信。因为无论是唐村李家还是其他哪位大家所传承的太极拳,不论其语言表述有何不同,其架式套路有何特点特色,其根都在道家文化,其理都源于老子的无极太极哲理,详见笔者所著《一个自然科学家所领悟的老子人文智慧》

栏目热文

太极的寓意和象征(太极寓意和象征)

太极的寓意和象征(太极寓意和象征)

为什么叫太极拳?关于这问题,说法不一。下列说法可作参考。一、太极图分阴阳,而太极拳动作处处分虚实,所以称为太极拳。可见练...

2022-11-02 16:22:44查看全文 >>

太极拳蕴含的哲理(太极拳的八大格言)

太极拳蕴含的哲理(太极拳的八大格言)

龚建新:哦,我明白了。所以,人们又把太极拳称作哲拳,就是由于太极拳的拳理充满哲学思想。那么,在太极拳的具体演练中,这种阴...

2022-11-02 16:21:13查看全文 >>

太极思想所蕴含的哲理(太极精髓10句话)

太极思想所蕴含的哲理(太极精髓10句话)

何为太极?太极八卦“太”就是“至”,也就是“到”的意思。“极”就是“极限”,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说:“到达极限”。太极往大了...

2022-11-02 16:10:26查看全文 >>

太极文化精髓是什么(夏国勋太极拳视频)

太极文化精髓是什么(夏国勋太极拳视频)

一、先贤曾说,“打拳打个理”、“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应该练明白拳。二、太极拳是一种大脑意识支配下的整...

2022-11-02 16:42:29查看全文 >>

女命有太极贵人的好处(太极贵人是与仙有缘吗)

女命有太极贵人的好处(太极贵人是与仙有缘吗)

四柱神煞-太极贵人甲乙生人子午中,丙丁鸡兔定亨通,戊己两干临四季,庚辛寅亥禄丰隆,壬癸巳申偏喜美,值此应当福气重,更须贵...

2022-11-02 16:27:37查看全文 >>

太极理论精髓是什么(太极精髓10句话)

太极理论精髓是什么(太极精髓10句话)

传统太极拳的精髓是什么呢?为什么称我们研习的太极拳为传统太极拳呢?太极拳因为太极拳的动作原理完全根源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

2022-11-02 16:26:06查看全文 >>

太极贵人在哪柱最好(太极贵人在哪柱力量最大)

太极贵人在哪柱最好(太极贵人在哪柱力量最大)

一、天乙贵人​ 甲戊庚牛羊,乙巳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六辛逢马虎,比是贵人方!在年、月柱中带天乙贵人的,他能...

2022-11-02 16:34:35查看全文 >>

太极纹寓意(太极纹有什么特点)

太极纹寓意(太极纹有什么特点)

宋曾巩诗:“印奁封罢阁钤间,喜有秋毫免素餐。”印泥盒为文房用具中器型最小者,如非名贵之材或名工之作,几乎难以引起收藏者的...

2022-11-02 16:24:59查看全文 >>

太极的意思和含义(太极八卦的寓意和象征)

太极的意思和含义(太极八卦的寓意和象征)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通俗解释一般把太极解释为天地混沌即为太极,而阴阳构成了太极。实际只说了结果,而并未解释原因。此...

2022-11-02 15:56:06查看全文 >>

太极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太极的根本含义是什么)

太极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太极的根本含义是什么)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作为一种拳术,今天大多数人修习的太极拳已经不适用于实战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仍要修习它?你对太...

2022-11-02 16:04:49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