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吴越演旗主夫人是什么电视剧(女演员吴越演的旗主电视剧)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02 23:33:0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2005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名词解释

1.共和行政

西周国人暴动后出现的过渡性政权形式。西周中期以后,周王朝逐渐趋于衰落。到周厉王时,由于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于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逐,逃到彘,在厉王出逃期间,朝政由召公、周公共管,史称“共和行政”。一说厉王出逃后,由共国(今河南辉县)一位名叫“和”的国君(即共伯和)代行王政,故叫“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十四年后,厉王在彘去世,太子静即位,是为宣王,共和行政结束。

2.党铟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桓帝时,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

3.慧能

隋唐时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和禅宗。禅宗发展较晚,但是后来居上。禅宗相传是由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北魏末创立的一个佛教宗派。武则天时分为南、北二宗。北宗的创立者是神秀,主张通过长期苦修,扫除一切杂念,渐悟成佛。南宗派创立者是慧能(638-713年),认为不用苦心修行及读许多佛经,只要静心省悟,即可顿悟成佛。慧能的方法简便易行,因而压倒了北宗,得到广泛流传。

4.绍兴和议

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的停战和好合约。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金将兀术亲率铁骑十多万渡淮南下,攻占多座城市,直逼长江,结果被宋将打败。岳飞、韩世忠派兵来援,迫使金兵渡淮北去,宋军停止追击,双方实际上仍保持以淮和为界。宋、金议和,十一月签定和约,主要内容有: ①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②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邓(邓县)二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市)二州之半予金;③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④金主生辰及元旦宋遣使致贺。这就是所谓的“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5.几何原本

是明徐光启和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一部数学著作。徐光启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与传教士利马窦频繁接触,产生了对西方算学的兴趣。他看到数学“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基础作用,便决定与利马窦首先翻译作为“度数之宗”的《几何原本》。万历三十五年译出后在北京刊刻。该译著对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首次做了确定。在明代乃至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有着重要作用。

6.戴震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疏证《孟子》来阐述自己的政治和哲学思想,他认为物质的气是宇宙本原,阴阳、五行、道都是物质性的气。认为理是事物的条理,是事物的规律,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理就在事物之中,“理化气中”。阐述了物质实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在认识论上,他提出物质是感觉的来源,感觉是物质所引起的结果,尖锐批判了把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观点。提出“光照说”,在伦理思想方面,认为人“有欲、有情、有知”,这是人的本性,否定情欲,也就否定了“人之为人”。乾隆编修《四库全书》主管经部编撰,所著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二、简答题

1.简述周初“封邦建国”的大体情况及其历史作用。

(一)内容。西周初年,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最重要的封国有: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都朝歌(在今河南汲县北齐,太公姜尚的封国,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鲁,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在周室辅政,子伯禽就国,都奄(今山东曲阜);宋,商纣异母兄弟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燕,召公奭的封国,都蓟(今北京);晋, 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都唐(在今山西翼城西)。

(二)特点。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桿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初封时就是半独立状态,在封国内亦实行分封制。国内土地的一部分归诸侯直辖,一部分作为采邑分封给他的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样的情况分土地给士,士直接统治、剥削庶民。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三)意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是独立的。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的传播、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2.简述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

(一)现象:南朝时期,随着门阀士族的全面衰落,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现象。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寒人担任中书舍人。从刘宋开始,多用寒门庶族出身的人担任中书舍人,掌管奏章,传宣诏命。二是寒人执掌兵权。士族“不乐武位”,以不过问军事为清高,致使军权逐渐落入寒人之手。三是寒人出任地方典签,从刘宋开始,提高府州传递文书的小吏——-典签的地位,使其往来于朝廷与州府之间,以进一步控制地方,由此出现了 “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的状况。

历史背景:①自东晋末,门阀士族走向腐朽、江河日下,到南朝时全面衰落。由于士族能凭借门资而“平流进取,坐致公卿”,所以越来越不思进取,在政治上不求振作,享受高官厚禄而庸碌无能,在军事上,他们逐渐抛弃了两晋以来以武功进取的传统。许多大族“不乐武位”,“鄙薄武事”,士族掌军权者越来越少;在生活方式上,他们除了奢侈享受外,更转而形成了矫揉造作的“名士”之风;文化上曾一贯保持的优势,到南朝后也逐渐丧失,以至身为士族,却“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士族社会地位渐衰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兴起了世家大族修族谱,这实际上正是士族心理脆弱、社会地位渐衰的反映。此外,这一时期由于家族关系的变化,门阀大土地所有制也由宗族所有向家族所有转化。财富的分散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削弱,使门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最后,门阀世族由于自身的腐朽,失去了应变能力,因而在战乱中坐以待毙,在侯景之乱中,京都大族,被消灭殆尽。②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地位却日益上升。东晋末年,战乱不止,士族门阀遭到重创,庶族地主因军功而地位上升,刘裕出身寒门,因而掌握政权后,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军政实权,重用寒门,于是庶族地主,纷纷参政。门阀所担任的清流雅职,虽高官厚禄,而无实权,而寒人所担任的如中书舍人之类的官职,品位虽低,但参与机要,出纳王命,具有实权。终宋、齐、梁、陈四朝,军政实权,均有寒人掌握。③皇权的加强。从东晋孝武帝时期开始,衰弱的皇权有了逐渐恢复的趋势,到刘裕建宋,他以军权而夺取天下,不像司马睿那样完全靠士族支持,所以皇权又有所加强。刘裕时士族仍享有高官、特权,但并没有实权,特别是丧失了军权,虽然富贵如故,但已无法像东晋那样能够专擅朝政。皇权的加强使得皇帝有权决定官吏的任免,这也为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提供了条件。

(二)影响:“寒人掌机要”使庶族势力逐步控制了政治中枢,为寒人集团登上政治舞台,进而取代士族奠定了基础。

3.简述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明中期后,由于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加深,有识的思想家怀着经邦济世的强烈责任感,希图对儒家思想的传统形式加以改造,为现实统治服务,王守仁的“心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心学”理论具体表现在:

(1)提出“心外无物”的著名哲学命题,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他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2)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所以说“心即理”。在他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良知”,所以要认识伦理纲常之“理”即所谓的“致良知”,其途径不是通过实践,而是到心中去体认先验的伦理道德观念。

(3)认为所谓的“致知格物”是指人们应主动自觉地为善去恶,用名教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他的“知行合一”学说,就是在这种要求行为和良知相一致的基础上提出的。若是人们心中产生了某种“不善”的念头,也必须立即“克倒”。

(4)他和朱熹一样,把“人欲”看作“天理”的对立物,认为由于先天的“良知”受到了外来物欲的“昏蔽”,人们才会有不善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只要人们认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除私欲,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因此他竭力鼓吹人们“去人欲,存天理”,这实际上是宣扬宗教式的信仰主义,让人们自觉遵从封建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王守仁的“心学”理论,无限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将“心”看作唯一的存在,这一学说与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大相径庭,树立了一个反传统的标杆,这对晚明以至明清之际的思想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4.简述满洲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历史演变。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 “八旗制度”。

(一)组织形式:努尔哈赤以300人为一牛录,由牛录额真统管,并规定五个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五个甲喇为一固山,由固山额真统辖。一个固山即一旗,共有八旗,故称“八旗制度”。每旗7500人,八旗各有其主即固山额真,由努尔哈赤的亲近子侄担任。努尔哈赤是八旗旗主之上的最高君长,拥有全部军政大权。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农一体的组织。八旗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个固山额真即八旗旗主,既是军事统帅,又是政治首领。

(二)历史演变:八旗制度的雏形是早期女真各部狩猎和战争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民族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建州女真势力的扩大,努尔哈赤把本部和各部的壮丁组织起来以八旗的形式进行管理,正式建立了“八旗制度”。皇太极称帝后,又在原来满洲八旗的基础上,添设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总共24旗。每旗均设都统,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八旗军分为守卫京师的“禁卫兵”(京营兵)和驻防各地的“驻防兵”,人数大约各占一半。“禁卫兵”又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选上三旗中才武出众者组成,分班入值禁中宿卫,由侍卫内大臣统领。兵卫建制有:八旗 骁骑营、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八旗步军营、内府三旗、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禁卫兵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皇帝和拱卫京师。‘驻防兵”则根据驻防地的轻重,确定驻兵人 数的多寡和统领武职官员品秩的高低,有将军、都统、副都统等的区别。各省会、要地均有驻防兵,合满洲、蒙古、汉军旗以为营。驻防兵的主要任务是防御镇压民间反抗。八旗制度的确立对清朝的建立和巩固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清中期以后,由于人口 的增加,八旗军的生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他们自身也开始腐败堕落,战斗力低下。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八旗军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八旗制度从它建立到废除,一共存在了近300年。

5、论述历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但自魏晋以来,由于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再加上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共同开发江南,以及江南自身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所有这些都促使南方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自东汉末年起,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两宋最终完成。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发展;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了北方,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来说其过程为:

(1)东汉末至三国时吴国对江南的开发。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原地区的牛耕之法、水利灌溉事业都推广到江南地区。汉末中原大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仅为江南增加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工具和先进技术,这为吴国对江南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全国总的经济发展看,这一时期江南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开发仅限于平川和交通发达的地区。吴立国之后,在江南的广大地区建立屯田,奠定了江南农业和水利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大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黄河流域战火连绵,北方人民举族南迁,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峰。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人民共同致力于江南的发展。农业方面,铁犁、牛耕已逐渐普及,修建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农作物种类的增多以及种植方法的改进,使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冶铸、造船、制瓷和造纸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商业方面,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如建康、成都等都有非常繁荣的商业,还出现了用于商品交换的市场。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地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安史之乱后,北方黄河流域成为藩镇割据混战的角逐场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但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又有不少北方人因避乱而南迁,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保持了迅速发展的势头,其总体水平逐渐超过了北方。唐后期,江南人民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生产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纺织业、造纸业、造船业、茶叶生产都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长江流域的商业更为活跃,出现了扬州、益州等商业城市。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夜市。

(4)五代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五代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繁,社会生产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南方各政权比较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下游的吴和南唐以及吴越,经济发展更为显著。五代南方都重视发展水利,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生产方面也各有新的发展,南方的商业也相当活跃。总之,全国的经济重心,经过五代,已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

(5)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靖康之变后,中原战乱再起,随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南迁的高峰。“高宗南渡,民从之者如归市”。南方经济也随之出现了第三次飞跃。农业方面,水利建设、生产技术、种植方法、粮食产量等都迅速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业特别是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造船业、制瓷业等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商业极其繁荣,如江浙一带已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商业中心。自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 最终完成。

(二)影响: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同时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2005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名词解释

1.共和行政

西周国人暴动后出现的过渡性政权形式。西周中期以后,周王朝逐渐趋于衰落。到周厉王时,由于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于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逐,逃到彘,在厉王出逃期间,朝政由召公、周公共管,史称“共和行政”。一说厉王出逃后,由共国(今河南辉县)一位名叫“和”的国君(即共伯和)代行王政,故叫“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十四年后,厉王在彘去世,太子静即位,是为宣王,共和行政结束。

2.党铟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桓帝时,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史称“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

3.慧能

隋唐时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和禅宗。禅宗发展较晚,但是后来居上。禅宗相传是由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北魏末创立的一个佛教宗派。武则天时分为南、北二宗。北宗的创立者是神秀,主张通过长期苦修,扫除一切杂念,渐悟成佛。南宗派创立者是慧能(638-713年),认为不用苦心修行及读许多佛经,只要静心省悟,即可顿悟成佛。慧能的方法简便易行,因而压倒了北宗,得到广泛流传。

4.绍兴和议

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的停战和好合约。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金将兀术亲率铁骑十多万渡淮南下,攻占多座城市,直逼长江,结果被宋将打败。岳飞、韩世忠派兵来援,迫使金兵渡淮北去,宋军停止追击,双方实际上仍保持以淮和为界。宋、金议和,十一月签定和约,主要内容有: ①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②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邓(邓县)二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市)二州之半予金;③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④金主生辰及元旦宋遣使致贺。这就是所谓的“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5.几何原本

是明徐光启和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一部数学著作。徐光启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与传教士利马窦频繁接触,产生了对西方算学的兴趣。他看到数学“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基础作用,便决定与利马窦首先翻译作为“度数之宗”的《几何原本》。万历三十五年译出后在北京刊刻。该译著对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首次做了确定。在明代乃至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有着重要作用。

6.戴震

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考据学家,思想家。疏证《孟子》来阐述自己的政治和哲学思想,他认为物质的气是宇宙本原,阴阳、五行、道都是物质性的气。认为理是事物的条理,是事物的规律,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理就在事物之中,“理化气中”。阐述了物质实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在认识论上,他提出物质是感觉的来源,感觉是物质所引起的结果,尖锐批判了把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观点。提出“光照说”,在伦理思想方面,认为人“有欲、有情、有知”,这是人的本性,否定情欲,也就否定了“人之为人”。乾隆编修《四库全书》主管经部编撰,所著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方言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二、简答题

1.简述周初“封邦建国”的大体情况及其历史作用。

(一)内容。西周初年,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最重要的封国有:卫,武王弟康叔的封国,都朝歌(在今河南汲县北齐,太公姜尚的封国,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鲁,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在周室辅政,子伯禽就国,都奄(今山东曲阜);宋,商纣异母兄弟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燕,召公奭的封国,都蓟(今北京);晋, 成王弟唐叔虞的封国,都唐(在今山西翼城西)。

(二)特点。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桿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初封时就是半独立状态,在封国内亦实行分封制。国内土地的一部分归诸侯直辖,一部分作为采邑分封给他的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样的情况分土地给士,士直接统治、剥削庶民。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三)意义。周初分封在于用众多的诸侯国以藩屏周,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是独立的。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的传播、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2.简述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

(一)现象:南朝时期,随着门阀士族的全面衰落,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现象。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寒人担任中书舍人。从刘宋开始,多用寒门庶族出身的人担任中书舍人,掌管奏章,传宣诏命。二是寒人执掌兵权。士族“不乐武位”,以不过问军事为清高,致使军权逐渐落入寒人之手。三是寒人出任地方典签,从刘宋开始,提高府州传递文书的小吏——-典签的地位,使其往来于朝廷与州府之间,以进一步控制地方,由此出现了 “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的状况。

历史背景:①自东晋末,门阀士族走向腐朽、江河日下,到南朝时全面衰落。由于士族能凭借门资而“平流进取,坐致公卿”,所以越来越不思进取,在政治上不求振作,享受高官厚禄而庸碌无能,在军事上,他们逐渐抛弃了两晋以来以武功进取的传统。许多大族“不乐武位”,“鄙薄武事”,士族掌军权者越来越少;在生活方式上,他们除了奢侈享受外,更转而形成了矫揉造作的“名士”之风;文化上曾一贯保持的优势,到南朝后也逐渐丧失,以至身为士族,却“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士族社会地位渐衰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兴起了世家大族修族谱,这实际上正是士族心理脆弱、社会地位渐衰的反映。此外,这一时期由于家族关系的变化,门阀大土地所有制也由宗族所有向家族所有转化。财富的分散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削弱,使门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最后,门阀世族由于自身的腐朽,失去了应变能力,因而在战乱中坐以待毙,在侯景之乱中,京都大族,被消灭殆尽。②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地位却日益上升。东晋末年,战乱不止,士族门阀遭到重创,庶族地主因军功而地位上升,刘裕出身寒门,因而掌握政权后,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军政实权,重用寒门,于是庶族地主,纷纷参政。门阀所担任的清流雅职,虽高官厚禄,而无实权,而寒人所担任的如中书舍人之类的官职,品位虽低,但参与机要,出纳王命,具有实权。终宋、齐、梁、陈四朝,军政实权,均有寒人掌握。③皇权的加强。从东晋孝武帝时期开始,衰弱的皇权有了逐渐恢复的趋势,到刘裕建宋,他以军权而夺取天下,不像司马睿那样完全靠士族支持,所以皇权又有所加强。刘裕时士族仍享有高官、特权,但并没有实权,特别是丧失了军权,虽然富贵如故,但已无法像东晋那样能够专擅朝政。皇权的加强使得皇帝有权决定官吏的任免,这也为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提供了条件。

(二)影响:“寒人掌机要”使庶族势力逐步控制了政治中枢,为寒人集团登上政治舞台,进而取代士族奠定了基础。

3.简述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明中期后,由于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加深,有识的思想家怀着经邦济世的强烈责任感,希图对儒家思想的传统形式加以改造,为现实统治服务,王守仁的“心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心学”理论具体表现在:

(1)提出“心外无物”的著名哲学命题,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他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2)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所以说“心即理”。在他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良知”,所以要认识伦理纲常之“理”即所谓的“致良知”,其途径不是通过实践,而是到心中去体认先验的伦理道德观念。

(3)认为所谓的“致知格物”是指人们应主动自觉地为善去恶,用名教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他的“知行合一”学说,就是在这种要求行为和良知相一致的基础上提出的。若是人们心中产生了某种“不善”的念头,也必须立即“克倒”。

(4)他和朱熹一样,把“人欲”看作“天理”的对立物,认为由于先天的“良知”受到了外来物欲的“昏蔽”,人们才会有不善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只要人们认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除私欲,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因此他竭力鼓吹人们“去人欲,存天理”,这实际上是宣扬宗教式的信仰主义,让人们自觉遵从封建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王守仁的“心学”理论,无限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将“心”看作唯一的存在,这一学说与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大相径庭,树立了一个反传统的标杆,这对晚明以至明清之际的思想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4.简述满洲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历史演变。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 “八旗制度”。

(一)组织形式:努尔哈赤以300人为一牛录,由牛录额真统管,并规定五个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五个甲喇为一固山,由固山额真统辖。一个固山即一旗,共有八旗,故称“八旗制度”。每旗7500人,八旗各有其主即固山额真,由努尔哈赤的亲近子侄担任。努尔哈赤是八旗旗主之上的最高君长,拥有全部军政大权。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农一体的组织。八旗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个固山额真即八旗旗主,既是军事统帅,又是政治首领。

(二)历史演变:八旗制度的雏形是早期女真各部狩猎和战争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民族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建州女真势力的扩大,努尔哈赤把本部和各部的壮丁组织起来以八旗的形式进行管理,正式建立了“八旗制度”。皇太极称帝后,又在原来满洲八旗的基础上,添设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总共24旗。每旗均设都统,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八旗军分为守卫京师的“禁卫兵”(京营兵)和驻防各地的“驻防兵”,人数大约各占一半。“禁卫兵”又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选上三旗中才武出众者组成,分班入值禁中宿卫,由侍卫内大臣统领。兵卫建制有:八旗 骁骑营、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八旗步军营、内府三旗、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禁卫兵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皇帝和拱卫京师。‘驻防兵”则根据驻防地的轻重,确定驻兵人 数的多寡和统领武职官员品秩的高低,有将军、都统、副都统等的区别。各省会、要地均有驻防兵,合满洲、蒙古、汉军旗以为营。驻防兵的主要任务是防御镇压民间反抗。八旗制度的确立对清朝的建立和巩固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清中期以后,由于人口 的增加,八旗军的生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他们自身也开始腐败堕落,战斗力低下。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八旗军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八旗制度从它建立到废除,一共存在了近300年。

5、论述历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但自魏晋以来,由于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再加上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共同开发江南,以及江南自身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所有这些都促使南方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自东汉末年起,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两宋最终完成。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发展;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了北方,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来说其过程为:

(1)东汉末至三国时吴国对江南的开发。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原地区的牛耕之法、水利灌溉事业都推广到江南地区。汉末中原大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仅为江南增加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工具和先进技术,这为吴国对江南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全国总的经济发展看,这一时期江南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开发仅限于平川和交通发达的地区。吴立国之后,在江南的广大地区建立屯田,奠定了江南农业和水利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大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黄河流域战火连绵,北方人民举族南迁,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峰。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人民共同致力于江南的发展。农业方面,铁犁、牛耕已逐渐普及,修建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农作物种类的增多以及种植方法的改进,使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冶铸、造船、制瓷和造纸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商业方面,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如建康、成都等都有非常繁荣的商业,还出现了用于商品交换的市场。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地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安史之乱后,北方黄河流域成为藩镇割据混战的角逐场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但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又有不少北方人因避乱而南迁,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保持了迅速发展的势头,其总体水平逐渐超过了北方。唐后期,江南人民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生产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纺织业、造纸业、造船业、茶叶生产都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长江流域的商业更为活跃,出现了扬州、益州等商业城市。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夜市。

(4)五代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五代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繁,社会生产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南方各政权比较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下游的吴和南唐以及吴越,经济发展更为显著。五代南方都重视发展水利,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生产方面也各有新的发展,南方的商业也相当活跃。总之,全国的经济重心,经过五代,已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

(5)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靖康之变后,中原战乱再起,随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南迁的高峰。“高宗南渡,民从之者如归市”。南方经济也随之出现了第三次飞跃。农业方面,水利建设、生产技术、种植方法、粮食产量等都迅速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业特别是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造船业、制瓷业等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商业极其繁荣,如江浙一带已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商业中心。自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 最终完成。

(二)影响: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同时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栏目热文

吴越的全部电视剧(吴越主演战争电视剧全部)

吴越的全部电视剧(吴越主演战争电视剧全部)

烈火战马(电视剧)该剧由北京耳东明樾制作有限公司出品,重庆电影集团联合摄制,陈硕罡,吴樾担任出品人,由吴樾担任导演,丰小...

2022-11-02 23:42:11查看全文 >>

吴越演过所有电视剧(吴越最新主演电视剧)

吴越演过所有电视剧(吴越最新主演电视剧)

电视剧《扫黑风暴》开播了,从目前出场的角色来看,观众竟然摸不准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孙红雷饰演的律师,为黑老大辩护,他...

2022-11-02 23:32:11查看全文 >>

吴越近期电视剧(靳东吴越私下关系)

吴越近期电视剧(靳东吴越私下关系)

新京报讯 7月28日晚,电视剧《县委大院》发布杀青照。官方微博配文称:“相逢于青青之间,在蝉鸣声中度过炎炎夏日后,《县委...

2022-11-02 23:48:41查看全文 >>

梦到一只鞋找不到是什么寓意(梦到我的一只鞋找不到什么意思)

梦到一只鞋找不到是什么寓意(梦到我的一只鞋找不到什么意思)

有人说,拾荒人眼底的垃圾场是一块世界上最妩媚的花园。张冬(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迎来加入“北漂”大军之后的第一个高光时...

2022-11-02 23:26:51查看全文 >>

梦见自己有一只鞋另一只找不到(梦见穿着一只鞋到处找另一只)

梦见自己有一只鞋另一只找不到(梦见穿着一只鞋到处找另一只)

您的位置:焦点快讯> 周公解梦梦见鞋子丢了周公解梦梦见鞋子丢了,梦境里的鞋就象征着人的朋友。鞋较常见的是用来象征异...

2022-11-02 23:35:46查看全文 >>

吴越主演的所有电影(吴越主演全部电视剧大全)

吴越主演的所有电影(吴越主演全部电视剧大全)

我是心海撷英,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影视创作-女性成长-自媒体运营精彩好文。在豆瓣上盘点了一下吴越出道至今出演的...

2022-11-02 23:40:06查看全文 >>

演员吴越的全部作品(影视明星吴越的作品)

演员吴越的全部作品(影视明星吴越的作品)

由影视口碑榜主办的“2021年金碑奖”影视十强评选活动,已经启动了一段时间。该活动自开办以来获得了广泛关注,每年都通过层...

2022-11-02 23:47:58查看全文 >>

吴越最新主演的电视剧(吴越的全部电视剧)

吴越最新主演的电视剧(吴越的全部电视剧)

5月19日,电视剧《妈妈的战争》曝出定档讯息,若是没有意外的话,这部电视剧会在5月28日正式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开播。该剧...

2022-11-02 23:29:14查看全文 >>

吴越主演全部电视剧有哪些(吴越演过所有电视剧)

吴越主演全部电视剧有哪些(吴越演过所有电视剧)

热播剧的《破釜沉舟》、《连城诀》等影视剧,让很多观众熟悉了内地新一代动作演员吴越。但他自己说起自己演员的心路历程,吴越坦...

2022-11-02 23:24:25查看全文 >>

吴越男演员主演电影(吴越主演全部电视剧大全)

吴越男演员主演电影(吴越主演全部电视剧大全)

1905电影网讯4月11日,由王小枪编剧,孔笙执导,侯鸿亮任制片人的电视剧《县委大院》官宣了首批演员阵容。由胡歌、吴越领...

2022-11-02 23:39:1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