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还发生了一件插曲。早在1985年,中港日三方便合资组建了一个名为“福万”的儿童玩具制造公司,而日方出资者就是今天鼎鼎大名的万代。可以说,嗅觉敏锐的日本商人,很早就关注到了中国市场。在奥迪双钻之前,福万就已经在华销售四驱车。但由于经营不善,福万的一款商品,和法西斯扯上了关系,因此业务在中国停摆。这就让奥迪双钻的山寨之路少了一个强敌。
但是,即便福万没有出现变动,奥迪双钻的崛起依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虽然在版权保护越来越完善的今天,类似山寨四驱车的事件已经很难再度上演。但在上个世纪末,各种山寨产品遍地走的中国,这类事件却并不算罕见,而且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比如很多90后童年里玩到的“红白机”,就是山寨自日本任天堂的FC。而山寨FC的小霸王“红白机”在彼时的国内不仅没有被判侵权,还在电视上打起了广告,并请来国际巨星成龙进行代言。
奥迪双钻,同样如此。大约在21世纪初,四驱车相关的电视广告就已经出现,伴随着炫酷的四驱车比赛画面,经典广告语“奥迪双钻,我的伙伴”,深深扎根在90后的脑海里。
不仅如此,相比起田宫正版四驱车高达80元的售价,当时的奥迪双钻四驱车只卖20元,并且在品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在巨大的价格差面前,奥迪双钻优势尽显。甚至于,在奥迪双钻辐射不到的角落,更低一级的国内山寨厂商,依然可以靠着价格更低廉的山寨四驱车,获得丰厚的利润——当时的四驱车市场,潜力无穷。
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影响四驱车火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如火如荼的线下比赛。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田宫就已经举办了J-CUP日本杯大赛,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日本小学生参与其中。于是,蔡东青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中国依样画葫芦,举办民间四驱车大赛。
1995年,奥迪双钻找上了广东省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全国四驱车大赛,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央视甚至还专门对这场比赛进行了转播。一年后,这项赛事升级为奥迪杯全国少年四驱车冠军赛,吸引了24个省市约80万学生参与其中,盛况空前。而在最后的赛事颁奖典礼上,团委教委、新华社副社长、中国奥委会秘书长等重要人物登场发言,让这项赛事“名正言顺”。
自此之后,奥迪杯全国少年四驱车冠军赛陆续举办了数届。如今,随着四驱车热度的下降,这项赛事也逐渐归于寂静——当然,这是后话了。
而在当时,蔡东青决定再加一把火,引进日本动画片《四驱兄弟》。上个世纪80年底末,随着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陆续引进了一大批日本的动画、影视剧作品。80后、90后的童年,在电视里看日本动画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20年前,电视仍然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工具,一部热门影视剧足以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就这样,辽配版《四驱兄弟》在电视的推动下,走进了千家万户。动画中出现的众多四驱车,如胜利冲锋、音速战神等,受到了孩子们的狂热追捧。而山寨四驱车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席卷全国。
手握先发优势的奥迪双钻,则是四驱车红利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