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鳞鱚钓组
首先可以说A是标准版装备。带着它去日本任何一个垂钓场所都是可以钓鱼的。
但是,在那些钓友聚集而鱼群比较稀薄的场所,使用B这种相对比较细长的钓组要更加的有利。钓组越细、越长的话,就可以使钓饵更加自然地漂浮在海底,从而吸引鱼群上钩,在一些鱼群吃食不积极的海域(比如海水水温比较低)也可以使用这种钓组,有利于吸引鱼群吃食。另外,即使母线特别地长,子线也要比较短。
C是秋季,当少鳞鱚接近海岸附近的时候,在沙滩边专门用来钓少能类鱚的钓组。这种钓组一次性可以钓上来好几条鱼。这个时期洄游到海岸附近的鱼群既有较小的少鳞鱚,也有比较大个的少鳞鱚,因此,要根据鱼的大小准备集中不同类型的鱼钩。特别是在近处的钓点,如果遇上鱼群吃食比较积极的时候,使用挂有6个鱼钩的钓组效率更高,如果是经验丰富的钓友也会使用挂有10~18个鱼钩的"多组鱼钩钓组"。
但是,钓鱼的主要场所是海滨沙滩,主要的垂钓方式是拿着一根鱼竿边走边找钓点。因此,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地四处走动寻找鱼群,应该尽量携带一些比较简易的装置。带上鱼竿、渔轮、一脚式支架、以及便携式冷藏箱就可以去海边垂钓了。在要钓很多小鱼的情况下,如果携带了鱼竿袋以及三脚支架的话很可能会妨碍垂钓者边走边寻找鱼群。
2、鱼饵垂钓少鳞鱚的话,只要是沙蚕类的虫饵基本上都可以,但是不同大小的少鳞鱚,使用的虫饵也会有所差别。如果是想一次性钓上来很多小鱼的话,基本上虫饵都是使用青虫,通常都是将青虫切成2~3厘米,然后挂在鱼钩上,这时候要将垂线控制在1厘米左右。如果是只想钓20 厘米以上的大个少鳞鱚的话,那么垂线也要适当地延长。
另外,石蚕也特别适合用来垂钓少鳞鱚,特别是秋季,垂钓少鳞鱚的时候,石蚕是最佳虫饵。垂钓13厘米以下的少鳞鱚的话,可以将一条石蚕分成3份挂在鱼钩上。
垂钓20厘米以上的大个少鳞鱚的话,最好的虫饵是砂虫。只是买得到砂虫的季节以及出售砂虫的店铺都有限,并且价格比青虫要高,所以一般很难入手。垂线的长度保持在1~2厘米比较理想。
3、钓点并不是说只要是海底沙地,哪里都有少鳞鱚,少鳞鱚也有自己喜欢的场所。
首先,如果是在海滨沙滩附近垂钓,海底有起伏的地方鱼群比较密集。
比如,一般即使是表面看上去比较平坦的海滨沙滩,海底也有被称为"斜坡"的起伏地带。海浪以及海潮的流动形成了海底斜坡,这里聚集了很多的浮游生物、成为鱼群虫饵的小动物等,因此,少鳞鱚越也喜欢聚集在此。
将投掷出去的铅坠慢慢拉回来的过程中,感觉铅坠突然一下加重了的时候,就可以判断这附近是斜坡了。如果是沙砾比较多的海滨沙滩,大颗的沙砾会聚集在一起,钓组使用的是PE 鱼线的话,铅坠通过斜坡的时候,鱼竿顶部会传来嘎啦嘎啦的声音。
另外,如果想要钓到稍微大一点的鱼的话,就要选择海底是沙地并且附近有树根(有岩礁或是海藻)的沙地。
如果在渔港附近的堤坝垂钓的话,水位深的船道是很好的钓点。
"陆地是岩石,海洋中心地带是沙地"这种地区也是很好的钓点,钓到大型鱼的概率很高。
以上这些钓点,并不仅仅是针对少鳞鱚的,适用于所有的钓点。总之,只要是投钓就有一条不变的铁律可以遵守,那就是"瞄准那些海底有所起伏的钓点"。
4、垂钓技巧垂钓少鳞鱚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搜寻"式垂钓法,另一类是"静坐"式垂钓法。
4.1 "搜寻"式垂钓法是什么?想要一次性钓上来好几条鱼的话"搜寻"式垂钓法。首先将钓组投掷到海底,然后慢慢地将铅坠移动到近处,一点点地搜寻鱼群的所在地(钓点)。将钓组慢慢移动至近处的动作称作"搜寻",不停地移动钓组,进行垂钓的方式就叫做"搜寻"式垂钓法。
"搜寻"式垂钓法的目的有几个,首先是,钓组到达海底之后,如果保持静止不动的话很容易使鱼线缠绕在一起。因此要不停地移动钓组使钓组的鱼线保持紧绷状态。
其次,通过搜寻海底"斜坡"这种起伏地带,也是在搜寻鱼群的所在地。并且,鱼群一般都是对移动的东西比较感兴趣,通过移动鱼饵也可以促使鱼群上钩。
最后的一个理由是,除了低水温时期以外,少鳞鱚追饵的速度比月斑鼠等不想钓到的鱼速度要快,因此,可以通过加快移动钓组的速度而避免的到那些不好的鱼,将目标锁定在少鳞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