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正在用旗语进行联络的远征军信号兵。有棉衣穿,有长裤穿,有布鞋穿,这已经非常好了,尽管那棉衣已经破烂。
造成这样状况,穷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即国军内部的腐败。1944年5月,国民政府军政部有一份电报,电报里有这样的内容:
“接兵部队浮报接兵数目,提前呈报入营;侵吞草鞋、行军各费;侵吞(限制、掺杂、克扣)军食,任令士兵饥饿,不顾士兵致病;扣发薪饷,挪用经商;盗卖(欠发、调换)士兵被服,不顾士兵寒冷,任令由冷致病;侵吞医药费,不医不药,不顾士兵疾病卫生,任令由病致死;或是营舍简易,没有健康设备,不顾士兵睡眠;藉故没收、出售入营新兵的财物,不顾士兵利益;侵吞士兵教育经费……”
到了抗战的后期,多数国军士兵的吃穿已经落后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八路军新四军。1946年4月3日,蒋介石在一篇《整军的目的与高级将领的责任》的演讲中,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军队,除内容空虚,名实不副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待遇太低,生活太苦。现在一般下级官兵的生活,真是到了水准线以下,大多数的士兵吃不饱穿不暖,以致面黄肌瘦。”
在当年,如果你要画国军的漫画,斗笠、短裤、草鞋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因为这是他们的标签,就像成龙的大鼻子,就像索菲亚罗兰的大嘴巴,没了这些标签,就不是他们了。
上图是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建成于1944年7月7日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的基座上是一名年轻的士兵,他上着单薄的军衣,下着长不过膝的短裤,腿上打着绑腿,脚上蹬着草鞋,背挎大刀和斗笠,胸前竖挂手榴弹,双手斜端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枪,瘦削的身躯弓身向前,一副临战的英姿。整个雕像栩栩动人,其形态、装具、装备与当年的国军士兵十分的吻合,堪称绝响。实际上,如果有兴趣搜一下当年著名老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李桦的板画、田汉的话剧等等,其中塑造的国军形象也都是如此。
今天是很难再有这样真实的国军形象了。每每提出类似的批评,那些个编呀导呀粉呀就会说:艺术吗,就是要高于生活才叫艺术吗。如此看来刘开渠、田汉等是不如神剧的编导们更懂艺术了。因为有这句万能的借口,于是在今天那些懂艺术的文化人的作品里,草鞋军就像被一个超级魔术大师施了魔法一般,颠覆性地变了样子,你看吧:
看到没有,那军装,那钢盔,那围脖,那高腰战斗靴……这不是西方大片,这是中国的抗日剧。
再看下面这个:
乍看我还以为这是德国鬼子呢,后来才知道这表现的是抗战时期的国军。
很多这粉那粉的对此爱的要死要死的,在他们看来,男神之美,再美也美不过着美式军服的党国军官之美了。因为有人圈粉,因而这样的荧屏形象愈演愈烈,演的铺天盖地,几乎把真实的国军形象彻底颠覆。
许是我这人跟不上时髦,我无论如何看不出这有什么美感可言。因为在我看来,美,也要美的实在,那种P出来的、意淫出来的、戏子们造作出来的东西,不管在别人眼中如何的美仑美奂,在我的眼里都是十足的龌龊与丑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