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施工现场
几次后,他感觉这个团队根本没有合作精神,这样只会拖慢进度,搞得他只能干着急。在忍耐了许久后,他决定写投诉信。
杨贵接到投诉信后,开始留意工地上工人的效率,果真如吴祖太所说的那样。
在红旗渠一期的施工现场就有将近4万的工人。而且这些工人中,大部分是农民,没有什么经验,许多人都像“无头苍蝇”一样无所事事。这也是林县人民过分热情了吧。
经过一番思考过后,杨贵决定让工人们分工合作,一批人负责一段渠的开凿,大家各司其职。就这样,此事告一段落了。
图丨施工现场
资金短缺,齐心协力。红旗渠是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可想而知,它需要的经费不是一笔小数目。林县总共300万元左右的储备资金显然是不够的。
林县人民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省则省,将省下来的钱贡献给红旗渠工程。可是仅仅靠这些省下来的钱还是离预计的远得很。
正在杨贵为资金发愁时,有人建议杨贵可以考虑让林县人外出挣钱。他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林县这个地方虽然缺水,但不缺手艺人啊。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建设,缺的就是手艺人。
杨贵顿时觉得恍然大悟,他特意安排成立了劳动管理局,派遣3万个手艺人出去包工程挣钱。一听到这一决定,林县的手艺人们都踊跃报名。
图丨工匠
就这样,林县每年会外派3万多人出去包工程,这些手艺人每年可以为林县带来一大笔可观的收入。就这样,红旗渠资金短缺的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人向中央举报了杨贵。这是为何呢?举报人称杨贵为了修筑红旗渠挪用了公款,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中央马上派人前去林县调查,发现确有此事,但最终杨贵并没有受罚。
原来杨贵等人将修建红旗渠需要的资金预估错了。在手艺人赚够了预估的钱后,就回到了林县。结果修着修着,发现全部的资金都要用完了,杨贵又重新预估,发现还需要5000万元。
图丨杨贵(左)
这可怎么办啊?此时红旗渠已经修了一大半了,不能中途停工了。但是没有地方可以凭空拿出5000万元啊,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延长工期,寻找机会。
就在这时,国家给林县发放了一笔用来购买化肥的资金。作为县委*,杨贵明白孰轻孰重,他打算将这笔钱花在修建红旗渠上。所以举报人说的句句属实,杨贵确实是挪用公款了。
调查组找上了杨贵,村民们得知后,都来替杨贵说好话。中央被他们打动了,考虑到杨贵也是在为林县的建设做贡献,他们决定不追究杨贵的责任了。
1969年,从浊漳河流出的水终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林县。红旗渠工程经过杨贵和林县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修筑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