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AL都很励志,属于是每一分钱都花得不亏。在众多成绩B、C的队伍中,最值得剖析的无疑是春、夏连续高开低走的BLG。从S8至今,BLG保持着“转会期一掷千金,季后赛查无此人”的传统,如Kuro、Aiming都是星探不理智的产物,主打一手高薪低能。在S12,管理层先后破釜沉舟般签下呼吸哥、UZI、刘青松等选手,至今却沦落至季后赛边缘,有点没必要。
除BLG外,LNG、FPX、UP、RA这几支薪资不低的队伍都没能在S12打出让人信服的表现,这几支队伍在临近季后赛都有一定起色,说明班底拥有一定竞争力但缺少磨合。令人唏嘘的是S11结束后把家拆了的WE,遣散呼吸哥、Elk、Missing后在夏季赛打出了全败战绩、复刻当年的V5,成绩栏的“WE”已经变成形容词了。
总体来看,在LPL取消升降级机制后,虽然会鼓励各路资本买一个名额参与游戏、保证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但不会降级的规则却让那些已经亏本的俱乐部失去了加大投入的理由。这样一来,如RNG、TES、JDG、BLG、EDG这类“只有打出成绩,才能勉强盈利”的俱乐部无论现状如何、都应当令观众敬佩。但俗话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对于那些在转会期频繁“把好钢用在刀背上”的抽象俱乐部而言,是否需要在管理层上找问题呢?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