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长期落实的,如罚款4.5亿两白银,禁止修建炮台,拆除武装,修理直达内陆河道等等。
三是政策性的,比如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区让各国驻兵,中国各大铁路线路由外国人驻兵,清政府要镇压义和团。
这些复杂的条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废除,而是签订的双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一步消减,淡化,停止,改写。这也反映了我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胜利的过程。
二,退还的庚子赔款由于这笔赔款数目实在是太过庞大,远不是清政府当时的国力能够拿的出来的。作为八国列强之一的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美国已经实现了共和制度。
所谓制度的优越性也在于此。美国传教士在退还庚子赔款之前,就有拿这笔赔款修建山西大学堂(现在的山西大学)的先例。不过不能够作为常态去衡量。
1899年,美国开始实行一项政策"门户开放"。这项政策在当时看来不显山不露水,但是颇有和天下英雄平起平坐的意思。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人民并没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但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忠心耿耿的人才。
而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美国当时的实力并不如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底蕴深厚。中国已经被英国法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瓜分的差不多了,如果美国再不插手,一旦清政府垮台,偌大一个中国将没有美国的一席之地。
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写道:我们反对肢解中国,我们的民众也不会同意政府去做这样的事,如果保持中国这个古老帝国的完整性,我们将会收获颇多。
就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美国实行了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虽然针对于中国,但是却歪打正着的扼制了各国在中国内各种毫无道理的特权。
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由之前的面对多个列强疲于奔命,现在略微回到了主动的地位。就这样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反而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不过这并不是美国大发慈悲,这仅仅是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背景而已。1882年美国颁布了《排华法令》。
一时间,无数在美国的劳工遭到迫害,在美国的劳工被遣送回国。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拒绝使用美国货,抵制美国。再加上清政府如果偿还所有赔款,可能面临国家崩溃的后果。
美国总统为了能够维持在中国的长久利益,一方面想要博得中国人的原谅,另一方面则是想要中国培养出人才输入美国,他同意了将庚子赔款当做教育基金来修建高等学府。
这样的行为虽然实质上还是为了列强的利益,但是这种脱离于其他列强的行为开了一个头,成为了《辛丑条约》废除的起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也卷了进去。世界被分为同盟国和轴心国两个阵营。
虽说中国没有实力去成为这场世界大战的主力军,为了表示对于同盟国的支持,还是派出了无数中国劳工前往前线,修筑工事,担任后勤。
英国,法国,俄国为了消减德国的势力,诱惑中国加入他们,并且承诺如果这次大战一旦胜利,给予中国大国地位和一定的自主权利。
就这样中国政府加入了同盟国的阵营,同时发表了声明,和德国,奥匈帝国两国断交,之前所有和这两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律不承认;与其他国家一起签订的条约当中,有关于德国和奥匈帝国部分的,也一并废除。
一战结束后,中国仍然孱弱,巴黎和会也没有像战前许诺的那样给予中国多少优待。反而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了日本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