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隋义宁年间(617—618年),越国公汪华即迁于此。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清道光末年大修。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
府衙大门外东侧就是横跨中和街、重檐虚阁、高脊翘角的阳和门,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也就是1150年,旧称迎和门,又名东谯楼。它是古代用来观望和击鼓鸣钟、打更报时的地方。谯楼上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警醒。
进入阳和门后,就会看到跨街而立的徽州古城的象征——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许国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中国仅此一例,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这里是带团导游的重点讲解项目,一定要听听讲解,建造过程很有意思。
古城内的徽园,是集牌坊、古民居、祠堂“徽州”三绝”,融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精髓。徽园2000年对外开放。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1999年3月25日动工,2000年11月16日建成开园,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得意楼、春风楼、 过街楼、古戏楼、莲池玉带桥、万金灵龟、九龙九凤壁,以及住宅楼房百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