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方芳芳得到了工作,救助了病人(和医生);迎来了追求者,得到了爱情。最后通过“抢新娘”的环节,明白了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不要害怕购物狂,只需警惕
虽然作为一部速食戏剧,《天生购物狂》得到的评分刚过及格线,但是影片就是那么简单粗暴地告诉了我们一些很有意思的道理——
1、在经济增速时代成长起来的都市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心理病”。购物是一种“心理病”的投射,同时也是一种“减压”方式。这种“不正常”,其实很正常。
事实上,很多的都市人只有在朋友圈里活得比较潇洒,现实中都在疲于奔命,于是很多人会出现“阶段性轻度购物狂”症状,因为至少在某些时间段会享受到拆快递带来的满足。只有“花呗”和“白条”又怎么了?在价格相对低廉的时间段,将早就保存在“购物车”里面的物品秒*之,真的很痛快呢。
2、*这东西就像盐水或甜水,喝得越多,感觉越渴。购物狂的产生,离不开环境的鼓励。比如说各种看上去很有说服力的广告语。在这种“鼓励”下,某些极端的“消费狂”应时而生且形成群体,比如说那些“果贷”女孩。
对这种偏“重度”的购物狂/消费狂来说,生活是“空虚、*,悔恨”的轮回。看上去很悲催。
但更悲催的是,由于绝大多数人既没有张柏芝的美貌和能力,可以自己挣钱去学血拼(电影里很多张柏芝的私服);更没有方芳芳的好运,在烦恼账单的时候,命运会送上两个有钱男人供她挑选。
3、要控制自己的购物*,就必须明白生活中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比如剧里的张柏芝(方芳芳),最后的选择就是脚上那双廉价的护士鞋。
这当然是个隐喻,方芳芳找到的是她生活的价值和方向,比如说救助病人以及让她愿意减少消费的男人。如果你是电影里的张柏芝,这个问题,需要你自己动脑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