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个人,到老了也不愿意麻烦别人。
任劳任怨地奉献,女儿和外孙女却抱怨不已;一心信赖丈夫,却被背叛。窦俊武的妻子,窦晓静的母亲,窦琦的外婆,这些身份都像漏气的救生圈,无法让她脱离苦海。唯一的选择只有出走。
她一点也不窝囊。
我看过一个新闻,一位50多岁的阿姨自驾游,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两年了。离家之前,她与丈夫一直是AA制。自费旅游,丈夫漠不关心,还嘲笑她。
我想,孙玉萍内心也跟这位“同龄人”一样,在生活的围城里喘不过气时,有心力冲出牢笼。所以,即使没有丈夫出轨这一层,我觉得有一天她还是会踏上找到自己的旅途。
相信她的真实来源,找到了她人生前半程的定位,我心里这股劲儿才别过来。这方面我是有点轴,过了自己心里这关,与角色达成一种“心念”,我才演得下去。这种“心念”,说白了就是“打心眼儿里相信”。自己都捋不顺,更不要提表演的层次感和沉浸的角色感了。
有了“心念”的状态,技术和角色穿透力就有了,进入孙玉萍情感浓度高的戏份也容易了。
第二集“你的眼睛”,她不小心报警,让通缉犯女孩错失了去看过世闺蜜捐献眼角膜的对象的机会。看着女孩悲愤地大喊“骗子”,她无措、愧疚、心疼,猛烈地扇了自己几巴掌。
这场戏我提前练了一下。耳光的数量、角度、节奏,都必须适当,才能准确地表达她当下的情感。
孙玉萍发现丈夫窦俊武生前出轨的事实后,她去坟墓上同他说话。这是一场对峙,一场责难。我当时想着那场戏,不能让孙玉萍跌份儿,决不能流一滴泪。没想到开拍后,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我不得不跟导演说抱歉,再来一条。
那场戏让我明白,孙玉萍对丈夫还是有很大情感的。就算她烧掉了结婚证,烧掉了恩爱过的证明,她心里的情感也烧不掉。
还记得这场戏是在墓地实景拍的,收工后我还坐在路边歇了一会儿。不远处有座庙,我跟助理说,到那儿去拜拜吧。许愿的时候我想,我应该找到孙玉萍了。
多变而传神《红楼梦》贾宝玉关于女孩子的“鱼眼睛”比喻,我到现在还记得:
“女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眼睛没有了光芒,没有了期待,可不就是鱼眼睛?
孙玉萍分明没有鱼眼睛。她每到一个新地方,总是做不同的自我介绍“我没有家人,一生未婚未育”,或者是“我的女儿、外孙女都在国外,是优秀的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