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起,黄家驹的命运就悄悄地发生了改变。他不再是回到家里就想着怎么去打发时间,从熟悉到熟练的弹奏吉他让他觉得时间是如此的宝贵,怎么也不够用。
家里那点小小的空间随着他技术的精进也变得渐渐无法压制住他的音符。
是的,他的音乐向往自由,他要冲破束缚,他需要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己,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摇滚乐手。
所以,他走出了家门,家里已不再是唯一能听到他弹吉他的地方。他会和自己的小伙伴们跑去band房一起练歌,也会在一些小型的私人party上一展才华。
虽然黄家驹此时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是毕竟他不是什么专业院校毕业,乐理知识方面也是随心而动,在专业的人面前,他自然就会被套上业余的帽子。
但是不管怎么被人嘲笑,被人看不起,黄家驹都不曾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当然也会低头,但他低头那是为了更加努力精进自己技术,用自学成才来回应那些所谓“专业”的质疑。
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来形容黄家驹并不贴切,“百炼成钢”才是他人生最好的写照。当然,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组成了“Beyond”也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
黄家驹痴迷的是摇滚乐,那对于只有两只手的人类来说他已经有了吉他,其他乐器自然不能兼顾。而组成摇滚乐队,负责节奏打击的鼓手和负责低音的贝斯手那是缺一不可。
好在朋友听说黄家驹想要自己组建乐队,便给他介绍了一位鼓手,也就是唯一见证了Beyond乐队兴衰的叶世荣。
两人志趣相投一拍即合,便又拉上了两个玩音乐的好友,一个是初代主音吉他手邓炜谦,还有一个则是贝斯手李荣潮,组成了最早的Beyond。
实际上,他们组成乐队最初的目的是去参加83年《吉他》杂志举办的“山叶吉他比赛”,这临时抱佛脚的组合一开始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想好。最后在邓炜谦的提议下黄家驹才最后拍板定下了Beyond这个名字。
好在虽然是临时的组合,但各自的才能都还算在线,最后也顺利拿到了比赛的冠军,打响了Beyond成立的第一炮。
只是黄家驹没想到好不容易凑齐的黄金阵容,才刚刚施展拳脚拿了一个冠军,同年年底就差点散伙了。
主音吉他手和贝斯手因为音乐理念和风格的不同相继离队,黄家驹只好把亲弟弟黄家强从别的乐队拉来当了贝斯手,又另找了主音吉他手续命。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其他的位置算是稳定下来了,可主音吉他手却是年年都在换。连人员都无法稳定,可想而知Beyond的前途在那时候无疑是一片迷茫。就连他们 第一次自费筹办的演唱会,都面临着主音吉他手突然离队去美国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