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外密被灰白微柔毛,其间夹有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长三角形,近等大,长约为萼长之半,果时花萼增大,呈阔钟形,基部多少呈壶状,长约3毫米,脉纹明显。花冠紫色,长达6毫米,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长约3毫米,基部上方浅囊状,至喉部宽约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长约2毫米,先端具相等4圆裂,下唇阔卵圆形,长约3毫米,内凹。雄蕊4,内藏。花柱丝状,内藏,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
溪黄草成熟小坚果阔卵圆形,长1.5毫米,顶端圆,具腺点及白色髯毛。
溪黄草属长日照植物,喜光照,在充足的阳光下,种子发芽良好,植株生长健壮;溪黄草怕积水、怕泥土板结,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种植,低洼积水土壤容易引起烂根。
育苗与移植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湿润肥沃的沙质壤土作育苗地,清除杂物后全垦或半垦,充分细土,并进行消毒。由于溪黄草种子细小,若畦土较实,整地时要用细河沙拌匀改良。苗床土团要细,畦面土要平,四周开沟,一般畦宽1.2米,沟深20~30厘米。溪黄草繁殖育苗可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
一般每年中耕3~4次,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减少水肥消耗,保持田园清洁,防治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中耕除草一般在封行前,选择晴天或阴天土壤湿度不太大时进行。溪黄草的根系较浅,中耕宜浅。封行后,植株分枝较多,枝叶生长茂盛,中耕除草次数要减少,以免损伤植株。
溪黄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鲜品随时可采。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