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利用方法
螳螂饲养释放,将2 龄若虫,于释放前停食 1~2 天。在释放前一天晚上,将其诱集在纱布上。次日清晨,每亩按10~15 个点投放100 头左右,并根据害虫发展情况, 随时补充投放。
在释放前,田边要挖深沟,防止蝗螂扩散外逃。
在 6 月上中旬分三次释放,每次间隔10 天,使田间虫态龄期相差3一4 龄,错开脱皮时间,始终保持蝗螂对害虫的控制能力。
草蛉
1捕食害虫
捕食主要是在幼虫和成虫时期,以幼虫期捕食量大。
可捕食蚜虫(松蚜、 柳蚜、桃蚜、梨蚜等各类蚜虫)、介壳虫、木虱、粉虱、红蜘蛛等昆虫。
捕食多种昆虫的卵和蛾类的幼虫,还可捕食昆虫排泄的蜜露、植物蜜腺的分泌物和花粉。
但也捕食一小部分益虫,如食蚜蝇。它们同类之间也会互相残*。
2释放条件
草蛉卵:释放条件,温度15-28℃,湿度60-80%左右。
应用范围:大棚及大田茄果类。
防治对象:蚜虫、红蜘蛛、棉铃虫卵等。
草蛉 3-4 龄幼虫:释放条件,温度 15-28℃,湿度 40-60%左右。
应用范围:叶菜及果树。
防治对象:蚜虫、红蜘蛛、棉铃虫卵等。
草蛉成虫:释放条件,温度15-28℃,湿度20-70%左右。
应用范围:大田作物、果园果树等。
防治对象:果园多种蚜虫、叶螨、介壳虫、叶蝉、蓟马以及蛾蝶类小幼虫和昆虫的卵。
3具体应用
(1) 投放成虫
温室一般按益害比:1:~1:20 投放,或每株放3~5 头15 幼虫。连续或间隔一周释放, 共释放2~4 次。投放时间以早晨为宜。
(2) 投放幼虫
方法有单头投放和多头投放。
单头投放:将刚孵化的幼虫,用毛笔挑起放到发生害虫的植株上。
多头投放:将快孵化的灰卵用刀片刮下,另用果酱瓶装入定量无味 62 锯末,每50 克锯末可接入草蛉灰卵 500~1000 粒,并加入适量米蛾卵(1:~1:10 的比例) 作饲料,然后用纱布扎紧口,放5 在25℃左右的室内,待其孵化,当有80%的卵孵化时,即可投放。
食蚜蝇
是常见的天敌昆虫,以幼虫捕食蚜虫而著称。但实际上,还有不少食蚜蝇种类, 它们的幼虫并不捕食蚜虫,而是植食性或是腐食性的。
1捕食类型
捕食性种类则以捕食蚜虫为主,是蚜虫、介壳虫、粉虱、木虱、叶蝉、蓟马、鳞翅目小幼虫等的有效天敌。
成虫体小型到大型。体宽或纤细,体色单一暗色或常具黄、橙、灰白等鲜艳色彩的斑纹,某些种类则有蓝、绿、铜等金属色,外观似蜂。头部大。雄性眼合生,雌性眼离生,也有两性均离生。
和蜂的区别:
食蚜蝇属于双翅目,即体上只有一对翅膀,而蜂类属膜翅目,体上有二对翅膀;食蚜蝇的触角短,而蜂类触角较长;食蚜蝇的后足纤细,而常见的蜜蜂等蜂类有比较宽阔的后足,用以收集花粉。
2应用
人工饲养释放
有实例大灰后食蚜蝇经人工饲养后放入温室中,在防治黄瓜和西葫芦上的蚜虫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传粉作用
食蚜蝇成虫早春出现,春夏季盛发,性喜阳光,常飞舞花间草丛或芳香植物上, 取食花粉、花蜜,并传播花粉,其重要性仅次于蜜蜂,对个别作物而言其作用大于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