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左氏辨》
君子要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同时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内外同样重要。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四、发愤为学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苏洵《心术》
想当将领,先要磨炼心志,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脸色不变,麋鹿突然出现在身边但眼睛不眨。遇事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影响。然后才可以头脑清晰,分析利弊,对抗敌人。
事必有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苏洵《辨奸论》
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只有天下最冷静的有修养的人,才能从细微的变化中预知发展的结果。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苏洵《衡论·远虑》
把知道的都告诉对方,对对方极度坦诚,很多人赞誉他,也不会因此而跟他更加亲密,很多人诋毁他,也不会因此而疏远他。
五、旷世文星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应为过往伤怀,而应豁达处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烦恼。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当地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怀揣着壮志雄心胆成就功名事业的人,他们不仅具有超群出众的才能,还有坚忍不拔的志向。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轼《狱中寄子由》
我愿和你世世代代总是兄弟,更要在来生继续结为兄弟,来续我们今生的兄弟情份。在乌台诗案中,苏轼以为自己必死,这首诗是当时写给弟弟的。苏轼与弟弟苏辙的关系甚好,两兄弟在外为官时,其书信往来达数百封,可见手足之情深。
六、汪洋澹泊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苏洵)兄(苏轼)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苏辙《刘挚右丞》
用语言去要求别人很容易,而用公道来要求自己实在是困难。这两句告诫人们,要求别人不可过严,对于自己则必须以道义作为准则,从严要求。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苏辙
在乌台诗案中,苏辙为其哥哥冒着生命的危险通风报信,以减少哥哥的牢狱之灾。当哥哥的案情有了最终定论时,苏辙又主动上奏朝廷削减官职,以减轻哥哥的罪刑。他认为哥哥没有罪过,只不过名声太高,而遭到小人嫉妒陷害罢了。
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冷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苏辙《南康直节堂记》
杉树不用扶,自己就能长的很直,能够傲视严寒冬雪,死了还能用来建造殿宇,和松柏一样的品格,而在“直”这一项上,犹有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