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的前身雅利安人在迁徙到伊朗高原后,选择的第一个首都是埃克巴坦,处在如今伊朗版图的几何中心附近,此后的波斯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也将这座城市立为陪都,尤其是当需要对西方用兵的时候,这座处在伊朗高原三大板块交界处的城市,便会显得尤为重要。
而当古代波斯帝国势力衰退的时候,他们则更愿意退守到三大板块中,相对最安全的东南角波斯板块里去——而地处波斯板块中央的波斯波利斯正是在希腊和罗马逐渐崛起后,波斯人先后两代帝国选择的首都。
到了近代,埃克巴坦(哈马丹)深处伊朗复地,在欧美文化大放光彩的时代里,这座城市并不利于伊朗对外交流,交通成本实在太高昂。
波斯波利斯则已经湮灭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遗址附近的设拉子虽然是伊朗南部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可以成其代替品。
可地处南部,临近波斯湾的设拉子,面对不管是先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还是后来的英国人、法国人,都无疑太过危险。

而伊朗复兴后的第一座首都大不里士在彼时已经成为了波斯和奥斯曼帝国的前线,俄罗斯人也正在高加索地区扩张,再加上彼处纷杂的民族环境,大不里士附近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地缘上的“火药桶”,不再适宜建都。
而对于第一个选择德黑兰建都的恺加王朝而言,此时俄罗斯对伊朗的蚕食侵略已经初现端倪,虽然敌意和势头远不如同期的英法两国,可来自北方的威胁却更靠近恺加王朝的统治核心地带——恺加王朝龙兴于如今德黑兰附近的瓦拉明,前身既是该地区的恺加部落。
但同时俄罗斯在伊朗方向的扩张又更倾向于使用陆军,里海水面上并无大量的沙俄舰艇存在,这也是恺加王朝敢于建都德黑兰的原因所在——缺乏海洋力量的伊朗王朝,根本无法与英法相争,而在陆军上,伊朗至少还能跟沙俄进行周旋。
更何况在十九世纪之前,俄罗斯在中东的主要目标是奥斯曼帝国,并不是伊朗,虽然对伊朗进行了蚕食,但双方关系其实并不算太坏——要一直到1804年才爆发第一次俄伊战争。

此外,德黑兰北依厄尔布尔士山脉,建都于此不仅能够更好的控制里海沿岸城市,同时也能更有效的控制波斯人的聚居区。
伊朗境内民族繁多,宗教在伊斯兰什叶派以外,还有着逊尼派和基督教,甚至还有许多其他小众宗教。
波斯人也只占伊朗总人口的61%,虽然是主体民族,但却远远没有达到绝对多数的地位——事实上沙俄之所以跟伊朗爆发第一次战争,就是因为沙俄在高加索地区推动从属于伊朗的少数民族独立所致,尤其是伊朗如果丧失阿塞拜疆,就将使大不里士这座故都暴露在沙俄的兵锋之下,这是伊朗不可接受的后果。
而札格罗斯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之间和山脉两侧的地区,则是波斯人的核心聚居区之一,伊朗政权在此间择地建都,能够获得稳固的执政基础和强大的民意支持,能用强有力的中央力量遏制边缘分离势力。

因此在种种的考量下,能够远离西欧殖民者的海上兵锋,又能避开纷杂激烈的地缘冲突,还能利用里海从俄罗斯人处获得先进欧洲科学技术的德黑兰,便成为了波斯人在近、现代最优的建都之地。
到了二战以后,巴列维王朝作为美国的盟友之所以没有另建新都,除了利用首都的巩卫军事力量作为牵制苏联的尖刀以外,军人上台的巴列维王朝缺乏广泛的民意支持,也是这个末代王朝不敢将首都迁离波斯人聚居区的核心原因——在巴列维王朝建立之初,就将军队扩充到了二十万规模,先是作为镇压反对部落的武力,在后来则成为协同美国威胁苏联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