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巴列维王朝治下的伊朗女性)
而到了现代,德黑兰最大的地缘优势,其实是远离波斯湾地带,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再加上伊朗的山地优势,能够在势不能当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完成“拖延待变”的战略任务。
但德黑兰的地缘劣势也很明显,远离石油产区和农业产地,对于南部边缘的分离势力压制不足。

伊朗在2018年8月的石油日产高达363万桶,可伊朗的石油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南省份以及中部的库姆城附近,德黑兰以北的里海虽然还有石油可待开发,可一直到了2018年里海五国才形成里海公约,短时间内伊朗很难指望从里海获得石油来源。
里海南岸平原和德黑兰附近虽然也有不少的农业耕地,但如果失去了底格里斯河西岸的平原的农业产区后,也将影响伊朗的供给,毕竟光是德黑兰如今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就几乎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占到伊朗接近五分之一的总人口。
而除了地缘劣势之外,如今德黑兰也面对着现实里的巨大挑战——由于伊朗缺乏炼油技术,又缺少足够的外汇购买优质石油产品,再加上地处厄尔布尔士山脉以南阻挡了里海来风,所以如今德黑兰空气污染严重,近年空气优、良天数都小于100天。

可由于现代伊朗除了需要面对波斯湾方向的威胁以外,里海周围的国家,也并不是伊朗可以放心交付背后的对象——《里海法律地位公约》迁延数十年,伊朗跟其他四国关系都谈不上多友好密切。
但不管德黑兰有多少缺点,可至少现在仍然是伊朗唯一可供建都的大城市。
不过,有地震学家预测,位于欧亚地震带上的德黑兰附近有一条活跃的地质断层,如今正遭受挤压,因此德黑兰很可能在未来不远会爆发一场8级以上的大地震。

如果说这个预测在2003年之前对于德黑兰市民和伊朗当局而言只是耸人听闻,那么随着2003年巴姆发生了一场6.6级地震,死伤超过五万人后,迁都之议就不再是一场空谈。
毕竟如今德黑兰光是常住人口就已经达到了近九百万,更是伊朗的政治经济中心,一旦爆发大地震,势必将成为伊朗的“国家灾难”。可在时局艰难的当下,伊朗又如何迁都,改变大量人口云集在德黑兰的事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