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沁园春雪全诗及写作背景(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01 02:20:0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沁园春雪全诗及写作背景,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1)

《沁园春·雪》

【近现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全诗及写作背景,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

译文

寒冷的北国风光,远远望去,只见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近看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之势。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被白雪覆盖的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等到晴天时,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如画,如此媚娇,引来无数英雄为之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又稍逊文治功劳。一代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尚武,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能称得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朝的革命者。

注释

莽莽: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水结冰,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妖娆:婀娜多姿。

竞折腰:言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赏析

这是近现代伟大领袖、词人*的一首咏雪词。

这首词最绝妙之处在于借雪景,表达了对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以及对于英雄人物的渴慕之情,抒发了词人心中的豪情壮志与崇高理想,可谓是大气磅礴,冠绝古今之作。

1936年2月,*率领红军抵达陕北,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人锐减到三万人。在这最艰难、最艰苦的时刻,*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反而充满信心,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了古今最壮丽豪迈的《沁园春·雪》。直到1945年重庆谈判时,一经发表,就轰动一时,仿佛可抵十万大军,逼得老蒋组织文人反击,最终无一能比,只得骂娘认输。

沁园春雪全诗及写作背景,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3)

思接千载的忧患之识,洞悉未来的高瞻之势,豪情万丈的革命之志,傲视古今的舍我之情,一下子让整首词提升了思想境界,具备了勇立潮头的大无畏精神,使人对于革命前景信心倍增,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是说,寒冷的北国风光,远远望去,只见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写“雪景之远望”。

“千里”“万里”,言雪之广、之远、之多。“冰封”“雪飘”,言北国风光具体之所见。起笔就气象万千,气势如虹,场面壮观,足可见词人胸襟之宽广。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四句是说,近看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之势。这是写“雪景之近观”。

以一“望”字,总领七句,展开对北国雪景的描绘。长城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都暗示了国家正处于军阀混战的黑暗之中,对于未来未免生出一丝忧虑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三句是说,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被白雪覆盖的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这是实写“雪景之健美”。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体现出一种阳刚美。两个比喻形象贴切,一下子将北国雪景图写活了。“欲与天公试比高”,显示了词人过人的胆识与丰富的想象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是说,等到晴天时,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这是虚写“雪景之柔美”。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则体现出一种柔情美。红白两个颜色,在晴日下,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千里冰封”在晴日下一定会消解,光明的未来一定会到来,其中暗藏的深意不言而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说,江山如画,如此媚娇,引来无数英雄为之竞相倾倒。这是总写“江山之如画”。

此句为过渡句,由雪景描绘过渡到英雄点评,将上下阙衔接得天衣无缝,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一个“竞”字,写出历代英雄们通过激烈争斗,各领风*数百年,展示了各自的风采。“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几句是说,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又稍逊文治功劳。一代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尚武,弯弓射大雕。这是具体写“英雄之点评”。

以一“惜”字,总领七句,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熟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的*,对于历史英雄人物,早已了然于心,并有着自己的独到评价。即便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还都不算完美。那么,谁最完美呢?这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末句是说,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能称得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朝的革命者。这是写“词人之抱负”。

前面说了那么多,都只是为了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铺垫。一切事物只有向前看,才有未来;停留在过去的,得到的只能是痛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只有不断向前,才能有出路,才能得到“甜”;沉湎过去,一味复古,只能得一个“苦”字。如今,历史已经证明了*的远见卓识,而祖国的江山也正“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纵览全词,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气壮山河,胸襟阔大,革命豪情,跃然纸上,是为咏雪词中的压卷之作。

作者:严勇,文学硕士。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诗评近百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千余篇。现为报社编辑。

,

栏目热文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简短(沁园春雪写作背景和时间)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简短(沁园春雪写作背景和时间)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 2月5日...

2023-11-01 02:16:29查看全文 >>

《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作背景全文)

《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作背景全文)

01觉成观点《沁园春·雪》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词,借咏雪言志,将毛泽东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一...

2023-11-01 01:51:10查看全文 >>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简短(沁园春雪创作背景1935年)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简短(沁园春雪创作背景1935年)

诗词背景: 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2月,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

2023-11-01 02:12:46查看全文 >>

沁园春雪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沁园春雪创作时代背景思想)

沁园春雪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沁园春雪创作时代背景思想)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从延安乘专机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

2023-11-01 02:20:25查看全文 >>

关于沁园春雪的创作时间及背景(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以及感受)

关于沁园春雪的创作时间及背景(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以及感受)

※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2023-11-01 02:32:32查看全文 >>

沁园春写作背景(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沁园春写作背景(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1.沁园春·雪 毛泽东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

2023-11-01 02:23:33查看全文 >>

沁园春雪全文解释(沁园春雪全文朗诵完整版免费)

沁园春雪全文解释(沁园春雪全文朗诵完整版免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2023-11-01 02:34:26查看全文 >>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及意思(沁园春雪的时代背景及表达思想)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及意思(沁园春雪的时代背景及表达思想)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创作的一首词,以其大气豪迈的格局和心寄天下的胸襟历来为人所称道,即使放眼整个词坛,能与之比肩的词作...

2023-11-01 02:18:21查看全文 >>

沁园春雪发表时的背景(沁园春雪历史背景全文)

沁园春雪发表时的背景(沁园春雪历史背景全文)

来源:重庆日报网重庆市档案馆“民族脊梁 巴渝丰碑——中国共产党重庆革命史(1921—1949)”展览展出的毛泽东《沁园春...

2023-11-01 02:28:31查看全文 >>

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和发表背景(沁园春雪创作的时间及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和发表背景(沁园春雪创作的时间及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

2023-11-01 02:06:5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