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鱼大军
这群游弋着的巨大阴影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戮,肆虐过后,满海床尽是皇帝蟹的残肢和躯壳,曾经的乐土和温床变成了孤冷寂静的坟地:“墨尔本湾蟹冢”。
蟹冢
2
“魔鬼鱼”其实是统称,常见的主要有两类:蝠鲼和黄貂鱼,两者都非善类。
蝠鲼性情不甚暴戾,但巨大的体型往往给人无尽的压迫感,据说最大翼展可达7米,重两吨!在中世纪的渔夫耳中,船底传来被蝠鲼拍打而发出的巨大“咚咚”声,就仿佛听到了“魔鬼的低语”。
巨大的蝠鲼
而墨尔本湾里那些皇帝蟹的噩梦,则是第二种“魔鬼鱼”——黄貂鱼。
这种“海洋幽灵”形状酷似美国B2轰炸机,同样的,黄貂鱼的技能也意外地强悍先进。
首先,他们的眼睛和嘴巴并不在同一平面,眼睛在身体的正上方,而嘴却在正下方,按理说是不可能准确够到食物的位置的——试想一下我们人类的嘴巴长在后脑勺,吃东西该有多不方便。
但黄貂鱼并不依赖眼睛定位猎物,它们依靠自身发出的微电流形成脉冲电波,并依靠这种信号来区别身下的各种物体。这种逆天的技能让黄貂鱼突破了肉眼观测的光学局限,因为电磁信号可以穿越障碍物,所以即便是猎物躲在泥沙之下,黄貂鱼也能知道,这就意味着,一旦被黄貂鱼盯上,除非快速游走,不然被吃掉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并且黄貂鱼还是众多海洋掠食者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咀嚼”的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