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心中的明灯是什么意思(点亮心中的明灯是什么意思)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2-04 15:39:3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第一讲 仁 爱

导 读

“仁爱”,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指南和规范,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本辑以“仁爱”为主题,选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言,主要涉及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慈爱”和释家的“慈悲为怀”等方面的内容。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典型的句子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此外,孔子还将仁爱思想推广开来,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把仁爱的对象拓展到了全人类。

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目的是为了有利于社会秩序建设,使社会达到和谐、有序的状态。“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墨家人文精神的普世关怀。

综合比较起来,儒家的“仁爱”是主张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去爱一切人;墨家的“兼爱”是讲人与人之间无条件地“兼相爱”;道家的“慈爱”是强调无私之爱;释家的慈悲为怀,就是要使众生远离恐惧,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以“爱”为基础的阐述,浇灌与丰富过古人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以来,仁爱思想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下,不断地获得了新的诠释和发展。孙中山先生曾指出:“墨子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在谈论仁爱思想时,也曾指出:“仁像现在说的‘亲爱团结’。”他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也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所以说,中华民族这种源远流长的仁爱思想,正是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通过阅读本讲中的经典名句,衷心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够在仁爱思想的感召下,做一个有良知、有爱心的人。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我们坚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1【原文】

奉劝人行方便事①,得饶人处且饶人。

【出处】

《醒世恒言·卷五》,作者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

【注释】

①方便事:给人帮助之事。

【译文】

劝告人们要多为别人提供方便,可以饶恕人的地方就饶恕人。

【赏析与启迪】

人生活在社会中,注定了互相之间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矛盾也就交织其中。是以怨报怨,还是以德报怨?这句话劝慰人们心肠要宽厚,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能饶恕人的地方就饶恕人。如果你把怨恨放在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上,你就会被这份怨恨束缚而不能动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互制衡、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频率越高,人际关系也就越和谐。当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理亏的一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得理的一方也要大度一些,原谅别人的错误,避免发生“得理不饶人”的情况,也不要因为一场小小的争执、一次小小的冲突、一次小小的误解而损毁友谊。

2【原文】

冤仇宜①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出处】

《醒世恒言·卷头诗》。

【注释】

①宜:应当。

【译文】

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怨应该设法化解,各自退一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赏析与启迪】

常见到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一开始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双方都不肯让步,结果怨恨越来越深,最终演变为以性命相搏的冤仇。

有的孩子气量太小,报复心理太强,不能妥善处理好生活中的矛盾。小矛盾被激化成大问题,甚至酿成大错。

如果大家都存有一颗仁爱之心,遇到冲突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双方都有化解矛盾的诚意,仇冤就不会激化,彼此的谅解与宽容,会让友情在宽恕中升华。

3【原文】

慈悲①即智慧②,智慧即慈悲。

【出处】

《摩诃止观·卷五》,作者隋代智顗。《摩诃止见》是佛教天台宗的重要著述。

【注释】

①慈悲: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自己的本分。

②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译文】

慈悲是智慧的源泉,智慧是慈悲的指南。

【赏析与启迪】

慈悲是佛教伦理的核心所在,智慧是佛教信仰的特质。两者互相印证,相得益彰。慈悲的心性,需要智慧来实现;智慧的花朵,需要慈悲之水来浇灌。

佛教倡导的慈悲,是一种普度众生的博爱。“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有了慈悲,你就不会到处树敌;有了智慧,你就不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现实生活中,常有人只顾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追名逐利,却泯灭了对他人的仁爱之心,这类所谓的“聪明人”,远远达不到智慧的境界,有时甚至会上演“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闹剧。耍小聪明的人,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有大智慧的人,洞若观火,凡事都比他人游刃有余。

所以,一个人立身处世,光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颗慈悲之心。

4【原文】

悭①贪②不布施,是名常睡眠;修施济匮乏③,是名为觉悟。

【出处】

《别译杂阿含经·卷五》,佛教的一种译经。

【注释】

①悭:吝啬,小气。②贪: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③乏:缺乏。

【译文】

吝啬、贪婪而不去布施,这就叫做不觉醒;去布施,去救助那身处匮乏之中的生灵,这就叫做觉悟者。

【赏析与启迪】

按照佛教的观点,布施是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从而求得累积功德。这个世界上常有很多人贪婪地积聚财富,却又不知道布施,这种人物质上虽然富裕,精神上其实很贫穷。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全世界的华人迅速行动起来,自发地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或者举行祈福会,或者身体力行到灾区参加救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

当然,一个人的布施与慈爱之举并不只局限于付出金钱,很多时候,一个赞许的眼神,一阵鼓励的掌声,或者一个灿烂的笑容,这些都是内心里充盈着慈悲与善意的表现。

5【原文】

爱人①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

《孟子·离娄下》,作者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家,教育家。著有《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与孔子一起被后人合称为“孔孟”。

【注释】

①爱人:用一颗仁爱之心去爱护他人,帮助他人。

【译文】

爱戴别人的人,别人也总爱戴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尊敬他。

【赏析与启迪】

爱戴和尊敬都是相互的,孟子教导人们要对他人友爱、尊重,要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现实世界中,人的个性、气质、修养、素质千差万别,人与人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即使你抱着仁爱的心肠、良好的愿望、善良的动机,也不一定事事做得令人满意,赢得人人的爱戴和尊敬。对此,每个人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付出的是你的爱,而不要期望得到等同的回报,有了这样的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就收获了两份爱。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生命可以孤立地活下去。没有船只停靠的岛屿,只是一个孤独的岛屿,无法在迁徙的季节回到故乡的大雁,只是一只孤独的大雁。一个人想要得到别人的爱,首先他必须自己心中有爱,并愿意把这种爱奉献给别人。在与别的生命的互敬互爱中,才能感受到生命本质的温暖。

6【原文】

爱人利物谓之仁①。

【出处】

《庄子·天地》,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注释】

①仁:怀着慈爱之心,同情、爱护别人。

【译文】

泛爱众人、普利万物就叫做“仁爱”。

【赏析与启迪】

庄子把“爱人”和“利物”二者结合起来,作为对人们的道德要求,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

用现代生态学语言来表达,就是既要利用生态资源为人类服务,又要保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达到持续地发展,这才是有道德的。

进入21世纪,地球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质量下降,资源相对匮乏,而这些都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只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不够的,还要爱惜世间万物,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是万物之灵,理应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

7【原文】

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出处】

《白虎通义·性情》,作者班固,汉代史学家。《白虎通义》一书把“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论加以发挥,把自然秩序与封建统治的秩序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提出了完整的神学世界观。

【译文】

人的五种基本性情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仁、义、礼、智、信。

【赏析与启迪】

这是中国历史上官方文书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最早记载。仁,指的是爱人之心;义,指的是决断事宜;礼,指的是言行符合章法;智,指的是遇事清醒;信,指的是诚实、守信。这五种美德,是人类的“常性”。

“五性”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仁”,则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由此可见,培养一颗仁爱之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做人的艺术有多种,仁爱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纽带;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且时时有忠义之心,处处表现出人情味;做事说话合乎礼仪与章法,不违反法律法规,简单来讲,哪怕让“谢谢”、“对不起”成为一种习惯,都是一种良好品质的表现;聪明常人都具备,但智慧却需要好好培育,遇事清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没有诚实,其他的品德就失去了它们存在与发展的根基。

8【原文】

仁者人也,义者我也。

【出处】

《黄书·任官》,作者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他的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学说成为后世统治者的理论基础。

【译文】

用仁爱来对待别人,用道义来约束自我。

【赏析与启迪】

在这句话中,董仲舒区别并强调了“仁”和“义”的不同功能:“仁”是用来爱人的,“义”是用来克制自己的。他希望君王以仁慈爱民,而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私欲;要用道义来克制自己的*,不要偏心偏爱,造成人们的疑虑,这是维持长治久安的基础。

董仲舒的这个观点,同样可以作为现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常言所说的: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用仁慈的态度去爱护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爱戴;用道义的标准来克制自我,就不会自私自利。

9【原文】

四海①之内皆兄弟也。

【出处】

《论语·颜渊》,相传作者孔子,名丘,春秋时期教育家、思想家。《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注释】

①四海:即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这里的“海”,其本义是指辽阔无边的未知地方,并不仅仅是指“海洋”,实际上是指包括中国以外的地方。

【译文】

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啊!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包容性、涵盖性和人文精神。

在孔子看来,人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应该把他人当做自己的同类,给予同情和关心。因此,他的仁爱对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级的界限,可以说是全人类。

从大处讲,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因为网络的普及,真正让天涯之人若比邻。从小处讲,校园里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但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有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能拉帮结伙,恃强凌弱,欺侮他人。大家既然都是来读书求知的,就应该互相帮助,友善相处。

10【原文】

海内①存②知己,天涯③若比邻④。

【出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代诗人。

【注释】

①海内:天下。②存:有。③天涯:天边。④比邻:近邻。

【译文】

四海内有朋友心心相连,天边海角好似亲密近邻。

【赏析与启迪】

王勃的这首送别诗,打破了一般送别诗哀怨、惆怅的俗套,语言激昂,鼓励友人振作精神,勇敢地鼓起新生活的勇气,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展露无遗。其间那奋发向上的精神,使人心胸开阔,一扫离别时弥漫的忧愁悲苦的阴郁。这是王勃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在自己身逢绝境、孤独无依时的一种自我解脱。

只要是真诚的友谊,就会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就能穿越时空的阻隔。

纵然一个人远离故乡,只要知心朋友存在,就不会孤单寂寞。知心朋友之间,心与心紧紧相连,感情紧紧相通,友谊不会因为山高路远而消失,不会因为岁月的变迁与空间的更替而改变。

当你孤独的时候,不要忘记,朋友们在牵挂着你学习是否进步,身体是否安康。而异乡的你,更应该把友谊化做奋发向上的动力,踏实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1【原文】

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②。

【出处】

《论语·颜渊》。

【注释】

①美:功绩,成绩。②恶:尴尬,难堪。

【译文】

君子喜欢帮助他人取得成绩,决不会让人陷于难堪。

【赏析与启迪】

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行为,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当你不计较个人得失,真诚地帮助别人时,你的内心就会感到充实而快乐。

有的人自私自利,眼中只有利益,心中只有自己。因此,当别人有难处时,没有同情之心,幸灾乐祸;更有甚者,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在这个世界上,谁不需要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呢?给口渴的人一杯水,为行动不便的人让让路,对心里痛苦的人说句宽心话……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切,都属于成人之美的范畴。

同学们相处时,应该提倡“成人之美”的行为,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家的学习与生活。别人进步时,能为他们鼓掌;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同情并给予积极的帮助。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快乐自己。“两个人相互交换苹果,仍然是两个苹果;两个人交换快乐,则是无数个快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12【原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

《论语·颜渊》。

【译文】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头上。

【赏析与启迪】

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是处理人际关系最起码的准则。

1993年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上,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立为人类文明的基本法则之一。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要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有些人之所以令人讨厌,就是太放纵自己的行为,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比方说,随意挪用别人的物品,故意编造别人的谣言,随意破坏公共场所的卫生……所有这一切,就是将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的东西强加到他人头上。这样的人,肯定会受到舆论的谴责,被他人所厌恶。

做人就得学会将心比心,懂得为他人着想,努力克制自己自私自利的想法。人人都喜欢与天使成为朋友,而不是恶魔。

13【原文】

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出处】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作者不详,为先秦时代的作品。

【译文】

因此,要想别人爱护自己,就必须先爱护别人;要想别人尊敬自己,就必须先尊敬别人。

【赏析与启迪】

人生需要爱的滋润,这个世界需要爱的阳光。爱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使地球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人”字的一撇一捺就意味着人与人的相互支撑——无爱不成世界。

“爱己”和“爱人”、“敬己”和“敬人”,实际上是统一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个孤家寡人,难免自欺欺人,被人遗忘与抛弃。

爱是生活中特殊的情感体验,要想拥有它,最佳的办法是先把爱奉献给别人。

只有爱护人的人,人们才会爱护他;只有敬重人的人,别人才敬重他;只有施德于人的人,人们才以德来回报他;只有乐于帮助人的人,人们才乐意帮助他。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因此说,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4【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出处】

《游子吟》,作者孟郊,唐代诗人,著有《孟东野集》。

【译文】

慈爱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游子缝制身上的衣服。

【赏析与启迪】

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要远赴他乡,母亲心里很难过,只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儿子的衣装上。这两句诗的语言虽平白如话,却令人深受感动。

母亲是多么伟大而高尚,这种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那样温暖、深厚。

有些同学总是抱怨自己缺乏勤奋学习的动力,其实只要你扪心自问,就会发现这种动力无处不在。有的孩子在母亲的辛劳、母亲的牵挂、母亲的叮咛、母亲的期盼中麻木不仁,完全看不见、听不到、感觉不到母亲的爱。

这充满慈爱的点点滴滴,一如年轻人常常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曾经有一份爱,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只有当母爱终结在琐碎的岁月之后,成为墙上的一张黑白照片时,你幡然醒悟却后悔莫及。

15【原文】

宽则得众。

【出处】

《论语·阳货》。

【译文】

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赏析与启迪】

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做到以下五点的,就可以称作‘仁’了。”然后孔子解释道:“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就尊敬他;宽厚待人的人,别人也会宽厚地对待他;诚实守信的人,别人就会信任他;聪明机智的人,容易取得成就;助人为乐的人,别人也愿意帮助他。”

这些话的原意是指政治家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引申到普通人身上,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对别人宽容,必然会获得人们的喜爱。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只要敞开胸怀,以包容一切的气度去读懂宽容、学会宽容,生活中就一定会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纯真和美好。给别人一分宽容,自己就会多打开一扇心窗,多拥有一片蓝天。

16【原文】

君子爱①人深,恶②人浅。爱人长,恶人短;小人反是。

【出处】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常仪功》,作者颜元,清初思想家、教育家。

【注释】

①爱:喜好。②恶:讨厌、憎恶。

【译文】

有道德、有修养的仁人君子,对别人的爱意深厚,而对别人的恶意较少;喜欢别人的优点,讨厌别人的缺点;没有道德修养的小人恰恰相反。

【赏析与启迪】

这段话从君子和小人的相对意义上,讨论君子如何爱人,小人则恰恰相反。

君子为人宽厚,往往有一颗包容的心,能“爱人之长,容人之短”,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信服,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境地,你都应该培养一颗善良的心,努力去做一个善良的人。多做善事,及时肯定别人的优点,你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真诚地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吧!与人为善,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当你向别人施予善心的时候,必将得到善的回报,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17【原文】

仁者寿。

【出处】

《论语·雍也》。

【译文】

有仁德的人往往健康长寿。

【赏析与启迪】

仁义的人宽厚大度,没有自私的偏执,没有嫉妒的忧虑,所以始终能保持泰然自若和坦坦荡荡的心态。这是养身之道,更是养心、养德之道。

现实生活中,忠厚老实的人虽不见得都健康长寿,但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而活得心安理得,睡得安稳自在,比起某些心术不正的人,自然要健康快乐得多,因此大都能安享天伦,颐养天年。

平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夜半鬼敲门。拥有一颗仁慈之心,也就拥有了健康长寿的心理基础。

如果你想做一个健康长寿的人,那么就先培养内心的仁慈吧。仁慈之心能让你放下人世间的烦恼,充分领略生活的美好,轻松愉快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18【原文】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

【出处】

《法言·君子》,作者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

【译文】

人必须先自爱,而后别人才会爱他;人必须先自敬,而后别人才会敬他。自爱是仁的极致,自敬是礼的极致。世界上没有不自爱、自敬,而能够被别人爱和敬的人。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强调人必须先自爱,而后别人才会对他有所爱;强调人一定要先自尊,然后才能被他人所尊敬。当然,这种自尊自爱绝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唯我独尊,而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体现。

自爱是最高标准的仁,自敬是最高标准的礼。只有自尊自爱的人,才懂得关爱他人。

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较弱,心理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和行为,这是必须引起警惕的。因为一个自暴自弃的人,不会对他人产生友好行为。一个丧失了自信心和责任感的人,怎么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呢?怎么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呢?怎么会获得长久而真正的快乐呢?

19【原文】

志士仁人①,无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

【出处】

《论语·卫灵公》。

【注释】

①志士:有坚定意志的人。仁人: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

【译文】

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是成语“*身成仁”的出处。“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在孔子看来,志士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而是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仁德。

志士仁人这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不惜牺牲的精神和理性的历史责任感,在中国历史上曾感染、教育、熏陶了无数中华儿女。

志士仁人那种顾大节、求大义的崇高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使国人们能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利求大利,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志士仁人这种舍身成仁的精神,是最高境界的仁爱,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20【原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①。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出处】

《庄子·山木》。

【注释】

①醴:指甜美的酒。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往平淡若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美如酒。然而君子间的友谊却亲切常存,小人之间的情谊却常常断绝。

【赏析与启迪】

水平淡无味,却是所有生命赖以维持的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君子以文章学问交朋友,以志趣相投者为朋友,这样的朋友自然平淡如水,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无关乎利益,无关乎权势,因而是自然的、真切的、可亲的,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酒甘醇甜美,以酒交友,这样的朋友只能是酒肉朋友,这样的关系肯定是短暂的,没有真正的情谊可言。一旦失去了某种利益,双方就有可能疏远分开,甚至反目成仇。

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也能体悟到平淡之中见真情。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有些青少年学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往往谈到自己因为交错了朋友,受朋友的误导,盲目追求哥们、姐们的义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文章学问交朋友,与志趣相投者交朋友,就可以得到可亲、可信的朋友;以利益交友,利字当头表面热闹非常,利字消失友谊难以长久。

21【原文】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出处】

《春秋繁露·仁义法》,作者董仲舒。

【译文】

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别人。

【赏析与启迪】

仁与义的关系,是解读中国道德哲学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董仲舒强调“仁在爱人,义在正我”,认为“仁”的对象是他人,“义”的对象是自己;“仁”的重心在爱人,“义”的重心在正己。推行仁爱的方法,在于爱他人,而不是爱自己;推行道义的方法,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在于苛求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要用仁爱的德行来对待别人,用道义的规范来约束自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宽容地对待他人,才能不断地磨砺自己的个人品质,从而保持身心的平衡,与他人、社会相和谐。

22【原文】

仁人无敌于天下。

【出处】

《孟子·尽心下》。

【译文】

仁爱的人无敌于天下。

【赏析与启迪】

为什么说仁爱的人能够无敌于天下呢?因为仁爱的人拥有一件武器,这件武器叫做“善良”。

善良最能打动人心。不需要语言,善良便是最好、最美的语言,它没有国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并愿意将它传递下去。善良,能够点亮心灵的明灯,能够温暖敌人的心房。

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用仁爱做武器,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人们的心田。

对付对手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针锋相对,斗得天昏地暗,结果往往两败俱伤;第二种是忽略对手,忘记对手,不与对手一般见识,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第三种则是以“仁爱”做武器,化敌为友,把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毫无疑问,第三种方法是最高明的。

与人争斗和忘记对手都是容易的,但在对手面前,坦诚以待,把对手变为知己,却要接受人性上的巨大考验。一个充满仁爱、肩膀上站立着天使的人,在世人面前,无疑是一个有人格魅力、光芒四射的人。

23【原文】

仁主于爱,而爱莫切于事亲。

【出处】

《孟子集注·离娄上》。集注者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儒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仁的主旨在于爱人,而爱人没有比侍奉双亲更重要的了。

【赏析与启迪】

遵守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则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体现。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的恩情即使用一辈子的时间也是报答不完的。所以,我们时时都要心存感激,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也不能忘记家中至亲,要尽最大努力尽我们微薄的孝心。

谈到如何向父母行孝时,有些青少年学生总以为自己还年轻,总认为来日方长。可是你不要忘记,生命脆弱,时光易逝,人世间有太多的偶然和遗憾,它们都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人生不可弥补的痛苦。

今天的你,应该把对父母的一份孝心,化做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争取学有所成,长大后有所建树,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4【原文】

仁者,无不爱,而爱同类之人为先。

【出处】

《论语注·颜渊》,注者郑玄,东汉经学家,著作主要有《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

【译文】

作为有仁德的人,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是不值得自己爱的,但是爱自己同类的人,应该是最优先的。

【赏析与启迪】

一滴水只有融入江河海洋,才不会干涸;一片叶子只有回归大地,才会化做护花的春泥。一个人要想实现其人生价值,必须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更不能离开由这么多群体构成的社会。所以,仁德的人首先要爱自己的同类。

人在旅途,显然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作出自己的努力。一个人应该超越自己生命的狭小圈子,不仅仅关注于个人的日常生活,而且能热心投入到社会公益之中,力所能及地给他人以帮助,在他人的心里点亮一盏心灯。

人要爱人,世界才会充满爱。有爱,人的世界才会生机盎然;有人爱,能爱人,才能品尝到人世的温暖与欢乐。

25【原文】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①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出处】

《墨子·兼爱中》,作者墨子,名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

【注释】

①恶:憎恨。

【译文】

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会跟随着损害他。

【赏析与启迪】

如果我们都有“兼相爱”的善良动机,有爱人、利人的行为,人们就会爱我、利我,这就实现了“交相利”。这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是一个道理。天下如果都是如此,那么,互爱、互利的双赢局面还会远吗?

把别人的忧虑当成自己忧虑的人,别人也会忧虑他的忧虑;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人,别人也会快乐着他的快乐;用利益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利益帮助他;用德行对待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德行回报他。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情。

如果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应当想到别人也需要你的关爱;如果你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就该尝试去帮助别人。只要你有慷慨助人之心,就可以团结他人,扫除障碍,克服困难。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扶持。希望你能持有一颗仁爱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26【原文】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处】

《论语·雍也》。

【译文】

仁爱的人,就是想要自己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想要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

【赏析与启迪】

孔子所谓的“仁人”,就是指成就自我时,也帮助他人取得成就的人。这些人不仅仅关心自己的通达和成功,而是有一颗宽广博大的心胸,心系他人,能够为他人着想,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别人。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在竞争中,如果能有既成就自己又成就他人的宽广胸襟,那么,社会上的冲突将被化解,大家就可以和谐共处了。

青少年虽然生活在一方狭小的环境里,同样也会遇到同学之间的竞争。比方说,学习上会出现竞争,参加文体活动会出现竞争,甚至在评选班干部时也会出现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其实往往也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27【原文】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出处】

《孟子·离娄上》。

【译文】

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赏析与启迪】

对人是不是恭敬有礼,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人的品行修为问题,实际上是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只有虚心待人、恭敬有礼貌,才能与人沟通交流,得到别人的认可。一个傲慢无知、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爱戴的。

节俭的人不贪图财物,不奢侈,不虚浮,不铺张浪费。从节约一粒粮食、珍惜一滴水做起,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生活俭朴的人不一定是因为贫穷,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美德的表现。他们懂得别人的财富也是血汗换来的,是劳动的成果,不会用欺骗、掠夺等卑劣手段去侵占。

一个人的形象是一封无字的介绍信。人们往往通过你的语言、行为、仪表,来判断你是一个什么品位的人。如果你想在生活中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应该注重礼貌,谦逊待人。

28【原文】

博学①而笃志②,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

《论语·子张》。

【注释】

①博学:知识渊博。②笃志:坚定志向。

【译文】

广博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赏析与启迪】

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求学是谋生的基础,但是人生在世,仅仅学会个人生活的技能是不够的。

做人首先要立志,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其次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后还要注重思考,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浅及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

一个仁人君子,就应该学有所长,品格高尚,胸襟坦荡,善于追求真理,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怎样才能培养仁德的品质呢?那就是以坚定正义的志向去学习,多发问,多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各个方面的关系,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妥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就会比较符合仁德的要求了。

29【原文】

得道①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道:道德,道义、正义。

【译文】

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赏析与启迪】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即是“道”,两者合一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道德”。失掉了道德的人,即使有一身的本领,别人对他也是避之犹恐不及。

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护他;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帮助他。有时候,你为别人打开一扇窗,也就为自己打开了一条生路。相反,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毁谤别人就是毁谤自己,苛刻别人就是苛刻自己。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往往是一个能凝聚人心的人,所以他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一个失掉仁义的人,无法得到别人帮助,连他的亲友都要背叛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一个人能力虽然不大,但小小的善与爱,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笔不可小视的精神财富与力量。

30【原文】

慈悲之心,生生①之机②。

【出处】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明朝人。《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应酬、评议、闲适的语录集。

【注释】

①生生:繁衍不绝。②机:契机。

【译文】

仁慈爱怜之心,是天下万物生生不息的契机。

【赏析与启迪】

做人就要有一种恻隐之心、仁爱之心,这是天下万物得以繁衍生长的契机。缺少了这种契机,人就仅仅是毫无情感的行尸走肉而已。

从这种立场出发,就可以理解古人在春游时不轻易采花折枝,以及“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之类的劝诫。

为了让彼此的人生多感受一些春天般的温暖,为了让生活的世界充满鸟语花香的生机,为了让子孙后代依然拥有广阔的天地,在日常生活中,人类需要多一点仁慈爱怜之心,对世间万物、对栖身的这个美丽星球多一点敬畏与爱护。

栏目热文

明灯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ooc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明灯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ooc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每一次走进邓静子老师的英语课堂,都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温暖和启发的世界。那是一个引领我们踏上英语征途的地方,一个充满了梦想...

2023-12-04 15:24:11查看全文 >>

明灯引路是什么意思(临终接引和引路明灯哪个好一些)

明灯引路是什么意思(临终接引和引路明灯哪个好一些)

近日,求是网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一百年前,马克思主义如一盏照世明灯,...

2023-12-04 16:08:11查看全文 >>

智慧牙反复发炎真的需要拔掉吗(智慧牙反复肿痛怎么办)

智慧牙反复发炎真的需要拔掉吗(智慧牙反复肿痛怎么办)

近日,“女子智齿反复发炎脸颊烂穿1个洞”登上热搜,引起网友讨论。该女子智齿反复发炎好几年,每次都靠吃消炎药硬扛,没想到最...

2023-12-04 16:07:01查看全文 >>

智慧牙还有酸痛可以拔吗(智慧牙发炎要等好了才可以拔吗)

智慧牙还有酸痛可以拔吗(智慧牙发炎要等好了才可以拔吗)

我们也许每个人都有过,牙里多了让你会变得疼的,牙齿,叫是智齿,还有人说这是表示智力上涨呢。可是它真的会痛哎!那我们就会自...

2023-12-04 15:29:43查看全文 >>

智慧牙发炎一般多久好(智慧牙很痛怎么解决)

智慧牙发炎一般多久好(智慧牙很痛怎么解决)

疫情当前,宅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约好的口腔治疗也遥遥无期,那红彤彤的牙龈、菌斑厚重的牙面、厚腻的舌苔无不在提醒我们,...

2023-12-04 15:49:33查看全文 >>

九盏明灯是什么意思(初二长明灯什么意思)

九盏明灯是什么意思(初二长明灯什么意思)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跟大家说一个要紧的事,我想向大家请教,遇到这种事怎么办?什么事儿呢?我被人...

2023-12-04 16:04:32查看全文 >>

提灯引路是什么意思(在赞美老师时提灯引路能用吗)

提灯引路是什么意思(在赞美老师时提灯引路能用吗)

——记邵阳市第十三中学彭艳平老师文/侯俊熙“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行的路。”——这是彭艳平老师的人生格言...

2023-12-04 16:06:44查看全文 >>

明灯是什么意思呢(明灯和暗灯是什么意思)

明灯是什么意思呢(明灯和暗灯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合格的韭菜,我自进入了一个大佬的群里之后,成功地从韭菜升级为了明灯,行业明灯!我先来解释一下明灯什么意思,明灯即...

2023-12-04 16:02:34查看全文 >>

照亮前途明灯什么意思(曙光照亮生命是什么意思)

照亮前途明灯什么意思(曙光照亮生命是什么意思)

作者:彭丽玲 一路长大,听过各种各样的话,有些话,在那些特定的时刻,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2023-12-04 16:09:3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