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为了照顾父母,他放弃了去北京的机会,留在老家当教师。35岁的时候,在养父的支持下报考了研究生。
1985年,经养父的再三敦促,刘奔去了日本寻亲,很快他就找到了日本的亲生父亲,为了感激生父,他在日本停留了半年。随后返回中国照顾养父母。乌鸦反哺,后来养父生病,他欠下一大笔债务给父亲治病。一直照顾到养父去世为止,刘奔余生都在中国度过。

日本反应
日本在各时期对待遗孤的态度不一,返回日本也有条件限制,如果子女已经成年,遗孤是男性的话可以把全部成年子女带回国,女性的话,只能带回一名子女。
日本不少家庭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投奔者比较冷漠,因为不少人遗孤重新组成了家庭,到达日本给他们的家庭关系造成了不少困扰。日本也缺乏相应的援助措施,只给少量救济金。2006年,65名遗孤要求政府赔偿,因为日本没有履行使他们独立在日本生活的诺言。

遗孤后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遗孤陆续返回日本。日本遗孤的子女大部分到达日本时已经成年,遗孤二代虽然掌握了日语,但毕竟不是母语,很难融入到日本的主流社会。
而他们出生在日本的孩子,遗孤三代,失去了汉语环境,很多人不会汉语。第三代和自己祖父那一辈人很难沟通。但也有不少的遗孤三代遗孤受家庭影响到中国留学,了解养育他们爷爷和奶奶的国度。

日本遗孤在日本给养父母立的墓碑
结语
中国长期饱受日本军国主义的摧残,但是中国人却摒弃前嫌,收养日本遗孤,给了这些人一个温暖的家。这些日本遗孤在返日本之后虽然过上了相对宽裕的生活,但他们没有忘记中国父母的养育之恩,时常接济养父母。对外则架起了中日沟通的桥梁。
不少遗孤已经去世,这段历史终将逝去,可是我们不能忘记,警钟长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