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科学眼光来看,月亮就是一颗普通的星球,大概率没有生命存在,但在中国古人眼里可不是这样,千年以来,人们望着同一轮明月,编织出了许多美好的故事。
嫦娥奔月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亮的人是谁?美国人说是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中国人说是嫦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嫦娥奔月这个神话,不但不夸张,还尚觉不足。
嫦娥奔月在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东汉张衡的《灵宪》都可以窥见嫦娥的身影,至今发现最早的版本是秦简《归藏·归妹》一卦的卦辞:
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月……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蟾蜍)
嫦娥偷吃灵药以成仙,是奔月故事流传最广的版本,唐朝李商隐便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的诗句。但问题是……美若天仙的嫦娥姐姐,怎么变成了蟾蜍?
蟾蜍蚀月
在许多古代壁画中,蟾蜍都和月亮同时出现,实际上在最初的传说中,蟾蜍确实与月亮有着密切的联系,月中宫殿称广寒宫,又称蟾宫,还有蟾宫折桂的传说。
中国古人万事万物讲阴阳,在阴阳观念中,月亮属阴,而蟾蜍多子,在远古时期是人类生殖崇拜的图腾,象征女性,也属阴,再对应到五行中,月属水,蟾蜍是两栖动物,整个生命过程中都离不开水。
蟾蜍冬眠时犹如死去一般,直到第二年开春,天气转暖,才“活”过来,古人觉得蟾蜍具有死而复生的超能力,月亮呢则有圆缺的变换,跟死而复生有着同样的神秘感。
这些种种认知,都是古代把蟾蜍与月亮联系起来的关键,最神奇的是,最初的月蚀也被认为是蟾蜍在咬噬月亮,后来流行天狗吃月,那都是蟾蜍吃剩下的。这可不是我胡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记载:
詹诸,月中虾蟆,食月。
无独有偶,更早一点的西汉,司马迁著《史记·龟策列传》中也有类似记载:
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
这样看来,嫦娥仙子和蟾蜍都出现在月亮中,古人把二者相结合也不无道理,但毕竟还是太过牵强了吧,物种都被改变了,和嫦娥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顾菟”。
玉兔捣药
传说月亮上有只勤劳的小兔兔,没日没夜地捣制长生不老药,《西游记》中还有玉兔思凡下界,变成公主要嫁给唐僧的桥段,结果被孙悟空打回原形。
这玉兔到底从何而来呢?
屈原的著名长诗《楚辞·天问》,从开天辟地问到人间兴亡,其中就有不少传说神话的早期面貌,他在《天问》中对月亮就发出了灵魂一问: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tù)在腹?”
简单来说,就是月中有“顾菟”。
这顾菟到底是什么啊,说来就复杂了,东汉王逸为《楚辞》做注的时候,把顾菟解释成兔子,这个解释也成了最为人知的版本,从此月宫中就多了一只兔兔;但闻一多先生提出过不同的见解,他曾列举出十多条证据证明顾菟就是蟾蜍;还有一些学者根据楚地方言认为,顾菟实际上是虎。
你看这顾菟是不是和嫦娥姐姐一样可怜,都被改变了物种,还变了好几次。至于顾菟到底是什么,没有明确定义,但既然玉兔捣药的传说流传这么多年,深受中国人喜爱,那不妨就把它当做兔兔吧,多可爱!
吴刚伐桂
嫦娥成仙奔月,仙人肯定拥有长生不老之身,蟾蜍又有死而复生的超能力,这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古代人眼中,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可为什么月宫中的嫦娥和蟾蜍能长生,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上的子民却不能呢?古人认为,这是因为月宫中有一颗永生之树——桂树。
于是,第二个登月的人类又出现了,美国人说是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中国人说不不不,是吴刚。
传说,吴刚在修仙的时候因为犯了错误,被天帝罚到月宫中去砍伐桂树,但这桂树拥有强大的自身愈合能力,任由吴刚怎么砍,桂树都随砍随合,于是吴刚就在月宫中砍了这么几千年,十分悲惨。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便记载了吴刚的故事: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我们在同情吴刚的同时,也不免感到庆幸,如果他真把桂树砍倒了,恐怕就不会有吴刚酿桂花酒的传说,那人间也会少一分把酒对月的雅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