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络被土耳其地震的新闻霸屏了。接连两次7.8级地震让土耳其多地建筑物夷为平地,伤亡惨重。有摄像头拍到画面显示,地震发生之前,土耳其震区的上空出现了蓝色的光芒,还有画面显示,一只孤独的狗狗在夜空下寂静的街头哀嚎不止,随即大地震发生了……
这几天,万能的网友在我国多地有拍摄到了鸟群乱飞的画面,结合土耳其的地震,有人开始怀疑多地出现大量鸟群的现象,是不是地震的预兆?
其实有这种想法和认识,是很正常的。因为很多网友学过或者看过有关地震预兆的知识,比如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等。
看到这里,或许有网友会问一个问题:无论是牛羊骡马,还是鸡狗鹅鸭,为啥动物能感受到地震的预兆,而人类感受不到呢?
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发生的时候,会发出次声波。在这里科普一下声波的知识,声波分成次声波、可闻声和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20Hz~20kHz的声波称为可闻声;频率20kHz~1G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从这里看出,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Hz~20kHz之间。而马、狗、猫、鸡、鸟等动物都能听到次声波,特别是鸟类还能感受到气压的变化。
所以说,地震发生之前发出的次声波,能够被许多动物提前感知到,为了逃生,这些动物就会表现出异常的举动。据悉,唐山大地震之前也曾经出现了许多的预兆,比如井水外涌、动物反常等现象。汶川大地震之前也出现了一些反常现象,比如池塘突然干涸,公路上爬满了蟾蜍,成群的老鹰在天上叫,空中出现七彩佛光等。只是这些反常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时候,听村子里的大人说,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平面的,就像一个桌子一样,桌子腿由一个巨大的乌龟给支撑着。当乌龟打盹或者动弹的时候,就会引起地面震动,从而出现地震。当然,这种说法现在看来是荒诞不经的。学过地理知识的网友都知道,地震发生在岩石圈层,当岩石出现错动或者断裂的时候,原本稳固的岩层承受的地应力变大,超出了岩石本身的承受力,地震就会发生了。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比如土耳其的这次地震,震级就是7.8级。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举个例子吧。一个手雷,一个爆竹的爆炸当量是固定的,因为装填的爆炸物的量是固定的。同样震级的地震所带来的破坏程度不一定相同。
岩层断裂或者错动的地方就被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部分,就是所谓的震中。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就被称为震中距。距离震中越近,破坏程度就越大,距离震中越远,破坏程度就越小。
有些网友可能认为破坏严重的地震,震级就越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地震的破坏程度大小与震源的深度有关系,深度越大,对地面的破坏力就越小。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就像我们把一个爆竹埋在沙子里,埋的深度越大,对沙子表面的破坏就越小,埋的越浅,破坏就越大。当然破坏程度还与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
地震预报是个世界难题。可以这么说,至今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看到这里,有些网友可能会问:科技这么发达了,人类都能准确预报天气了,难道还不能预报地震吗?
天气之所以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报,注意我在这里用了一个词“比较准确”,这已经是给气象局很大的面子了。呵呵,仔细想一想,你手机里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有多大呢?人类之所以能够预报天气,完全是得益于气象卫星。
在高空运行的气象卫星,监视着地球上方大气的一举一动,传回的画面经过计算机数据分析以后,就能判断出天气的变化趋势。所以说,气象卫星的水平要比那些看云识天气的老农还是技高一筹的。
但是,由于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很复杂,大尺度的范围和小尺度的范围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天气预报就有了“局部地区”的梗。
为什么地震不能准确预报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地震发生在岩石圈,而岩石圈内部没有地震卫星在运转。那么,人类在地震面前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
当然不是,我国各个县区都有地震局。地震局是干什么的?除了科普地震知识之外,还要通过仪器设备监测地震。监测的方法就是在本地出现的地震带上,埋下一定数量的感应器,实时记录着感应设备传来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预报地震的能力也在进步之中。在我看来,无非是把感应器放置的更深一些,数量更多一些而已。当地下岩层发生异动的时候,感应器会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到指挥中心,然后指挥中心与电视台等媒体进行联动,会在电视屏幕上或者手机屏幕上,突然显示:距离地震还有多少多少秒,然后开始倒计时数秒,警示民众赶紧逃生。
这个预报的原理是打了一个时间差,什么时间差呢?地震波传播速度和无线电波传播速度的时间差。地震波分成横波和纵波,纵波(5.5~7千米/秒)的传播速度要比横波(3.2~4.0千米/秒)快,因此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面上的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才是左右摇晃。
在一次地震中,纵波的破坏力较小,横波的破坏力最大。学过物理的网友都知道,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正是因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才给地震预警提供了可能。
一般来说,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这12秒就是逃生的黄金时间。
遇到地震的时候怎么办?保持镇静,就地避震。如果在教室里,迅速躲在书桌下面,并且用一摞书本护住自己的头部;如果在家里,选择空间狭小的房间的墙角处,用手护住头蹲下;如果在街道上,要迅速避开高大的建筑物,逃到宽阔的地方;如果正在路上开车,要迅速将车开到地势开阔的地方或者紧急制动,打开车门逃到开阔的地方;如果你正在睡觉,来不及下床躲避,可以裹着被子滚到床边,躺在或趴在地上,如果顺手抓一个枕头保护头部的话,效果会更好。
有一点必须要记牢,地震发生的时候,不要跳楼,不能夺窗而逃。
根据研究发现,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充其量只有十几秒钟至一分钟左右,地震过程是十分短暂的。过了这段时间,一定要抢在余震之前,迅速镇静地从楼内逃出来,注意不要坐电梯。至于准备手电筒、哨子等物品,就不一一赘述了。网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查到很多的逃生知识和地震预防知识,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再重复了。
分析到这里,我们言归正传,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吧。最近这段时间在全国很多地方发现鸟群聚集的现象,到底与地震有没有关系呢?我虽然不是地震专家,但是根据我所掌握的知识,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鸟群聚集不能简单等同于地震的预兆,可能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我们判断地震预兆,应该综合观察,如果鸟类、鸡狗鹅鸭、池水、井水、地震云、地光等征兆多个同时出现的话,基本判断地震要发生了。
在我看来,地震在不能准确预报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部门更是不会随便发布地震信息的,主要原因嘛,就是防止出现社会的恐慌。
地震往往出现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初中毕业的网友都学过,全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地震带上的地区,或者多火山活动的地区,出现地震并不是稀罕事的。
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一下自己的家乡是不是处于地震带上的。
对这个话题,您是如何看的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