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帕拉斯并没有找到血虫,他只带回来了血虫的故事,他从蒙古人那里了解到,有一种藏在沙丘下面的蠕虫,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休眠,7-8月份会出来活动,它们喜欢在雨后捕猎,它们没有头,只有一个大嘴,全身带毒,在沙丘中来无影去无踪,猎物被捕食后,连骨头渣子都不会留下……
到了1788年,一群意大利水手从印度洋返回,他们给帕拉斯带来了两样东西:
1,在斯里兰卡海域遭到神秘蠕虫袭击的故事;
2,这条神秘蠕虫的标本;
帕拉斯研究了标本的口器、身体结构以后断定,是一种潜伏在浅海沙子里的捕食者,属于沙蚕属(Eunice),并给它命名拟磷鳞沙蚕(Eunice Aphroditois),同时,帕拉斯也预言,传说中的“蒙古血虫”正是与这种沙蚕类似的生物,因为,“血虫”虽然生活在沙漠中,但也离不开水,也会在雨后捕猎。并且,血虫的捕食方式、身体结构都与这种沙蚕类似。
到了1996年,浅海摄影机终于拍到了这种沙蚕的活体,当时的生物学家,还并且给它取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博比特虫。
同时,现实中还存在一种,这样的沙蚕,这简直就是蒙古血虫的缩小版,最关键的是,这东西也是全身带毒。
所以,蒙古血虫究竟是传说还是事实呢?也许,这一切就差一个标本,或者一段录像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