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我国北方土壤风蚀(土壤风蚀指数)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3-05 10:18:0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新华社哈尔滨6月13日电 题:黑土地保护不能高枕无忧:警惕风蚀、水蚀蚕食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孙晓宇、马晓成、武江民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然而,在粮食高产、稳产的同时,多年的风蚀、水蚀不断让黑土地“变薄、变硬、变瘦”,为粮食产能提升埋下隐忧。

风蚀、水蚀蚕食黑土地

人们常用“一两黑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黑土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至400年。然而多年来,风蚀、水蚀等正在蚕食宝贵的黑土地,降低粮食生产能力。

黑龙江省拜泉县地势起伏,且土壤质地疏松,抗蚀性较差,在水力侵蚀作用下,面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在汇水线上形成侵蚀沟。

“一到下大雨的时候,有的侵蚀沟得冲下去好几米。”拜泉县永发村村民杨维杰望着村中的一处侵蚀沟说,七八月份降雨集中时,已有侵蚀沟还会继续扩大,甚至形成新的侵蚀沟。

近年来,拜泉县开展了侵蚀沟治理工程。但截至目前,全县长度100米以上的侵蚀沟仍有3000余条。

“侵蚀沟不仅造成耕地碎片化,严重阻碍大机械作业,还加剧了黑土层流失,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兴义忧心忡忡地说,目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仍在发育,亟待加强治理。

“一到春天,偶尔还会刮起大风,不仅会吹起风沙,还会把地里的黑土吹走,看着就心疼。”吉林省公主岭市东兴隆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振军说。

“尽管许多地区推广了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但现在还有一些农民习惯在春天播种前疏松土地,秋收时,不仅把秸秆收走,根茬也要刨出去。”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说,这种耕作方式造成了地表裸露,一刮风下雨土地就会遭到侵蚀。

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辽宁省西部小城彰武县常年受风沙侵蚀。“我们这里是出了名的‘十年九旱’,年年风一吹,能带走不少土。”彰武县大冷镇上三家子村村民王炳军说。

治沙70余年来,彰武县林地面积由1949年前的18万亩增长至2019年的212.96万亩,土地沙化面积由524万亩降至199.66万亩。但风沙治理仍任重而道远。

固本培元保护黑土地

为解决水土流失对黑土地的影响,“十年九旱”的吉林省梨树县,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实践,形成了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核心的“梨树模式”。

“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将耕作次数减至最少,防治风蚀,达到保墒蓄水、培肥土壤、稳产高产的效果。”王贵满说。

“覆盖着秸秆的土能攥成团,主要就是秸秆起到了保墒作用,土地有了水分。”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村民卢伟说,水土流失减少了,收成自然也提高了。

近年来,吉林省探索形成了秸秆还田、深翻深松、节水灌溉、米豆轮作等多项技术集成的黑土地保护十大技术模式,保证了粮食稳产增产。

2021年,辽宁省柳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开工,通过“以水含沙”进行“旱改水”,以锁住科尔沁沙地南移的脚步。

随着田间水渠、矩形槽等水利设施陆续修建,上游闹德海水库的水源被引入,久经风沙的旱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泡田。

工程施工时,村民王炳军在现场看得入神。“先建堤防,减少柳河水里的泥沙含量,再利用管道引水,建成稻田湿地,起到留茬固沙的作用。”王炳军说,经过数年治理,结合专家指导,在沙土里种水稻成为可能。

记者在黑龙江省拜泉县一处侵蚀沟治理现场看到,一排排柳桩栽入侵蚀沟,形成排水通道。沿着侵蚀沟望去,用柳条制作的柳编跌水被铺在沟中,往远处延伸。

“我们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统筹推进全县侵蚀沟治理。”拜泉县水务局水土保持服务中心主任刘志文说,截至2022年末,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3.17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1.99万条。

“守住了地,才能多种粮、多产粮。”杨维杰说,2021年开始,县里对村内的侵蚀沟开展集中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很大程度遏制,回填后土地面积也有所增加。

2022年,黑龙江省通过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省级补助资金等多渠道投入20多亿元,全省共治理侵蚀沟9000条。到2025年底前,全省计划完成2.53万条侵蚀沟治理任务。

不可掉以轻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针对风蚀、水蚀等自然因素引起的耕地质量退化和水土流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黑土地保护不可掉以轻心。

张兴义说,治理单条侵蚀沟需花费20余万元,当前东北黑土区仍存在侵蚀沟数量多、分布散、治理任务重、资金需求大等难点。

张兴义建议,以漫川漫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为重点,集中连片进行治理。同时,尽快设立专项治理资金,加大中央黑土地保护与治理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因地制宜实施侵蚀沟治理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佳宝说,可从流域尺度加大黑土区水土侵蚀发生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侵蚀沟治理,加快黑土区小流域治理和灌区建设,优化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格局等。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所长白伟建议,在部分风蚀较为严重的地区,推广“玉米—花生间作”等模式,并推广与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相适应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提升农田土壤质量,促进农田土壤健康,强化固碳减排功能。

此外,记者调研了解到,目前黑土地保护仍需进一步精准施策,实行区域化统筹、多部门联动、规模化实施、系统化治理,妥善处理好黑土地整体保护与分散经营的关系。

来源:新华网

,

栏目热文

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土壤偏什么性(热带季风气候的土壤类型)

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土壤偏什么性(热带季风气候的土壤类型)

作者介绍:曹泳春,1965年出生,中国农科院教授,果树专家。199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从事果树营养学研究,...

2024-03-05 09:34:06查看全文 >>

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有哪些(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例)

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有哪些(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例)

我是个在四季轮回中劳作的农民,脚踏实地,仰望天空,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考验。其中,季风无疑是影响我们农业生产最为显著的因...

2024-03-05 09:41:31查看全文 >>

季风气候什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利(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利与弊)

季风气候什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利(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利与弊)

季风气候是一种受季节性风向变化影响的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在夏季时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季时受到来自内陆的寒冷气流...

2024-03-05 10:10:53查看全文 >>

我国南方地区土壤侵蚀原因(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

我国南方地区土壤侵蚀原因(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

本报记者 张 晔每5秒钟,地球上就有一片约足球场大小的土壤遭到侵蚀;每年,全世界土壤侵蚀导致250亿—400亿吨表土流失...

2024-03-05 09:59:38查看全文 >>

我国温带土壤干湿地带性分布规律(我国土壤的分布及特点)

我国温带土壤干湿地带性分布规律(我国土壤的分布及特点)

中国地形由西至东呈下降趋势,且地貌类型多样化,由平原、山谷、丘陵、水系、水体、高原、沙漠和冰川盆地等组成。气候类型可分为...

2024-03-05 09:50:36查看全文 >>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种什么(季风性半湿润气候适合种植什么)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种什么(季风性半湿润气候适合种植什么)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盛素芬乔庙镇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东部,与郑州、焦作、新乡三市接壤,位于武陟、获嘉、原阳三县交界...

2024-03-05 09:49:32查看全文 >>

土壤夜潮现象发生在什么季节(土壤表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

土壤夜潮现象发生在什么季节(土壤表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水、肥、气、热四大要素,而这四大要素都与土壤有关。因此,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关乎作物的产质量。如何判断土...

2024-03-05 09:45:44查看全文 >>

我国北方旱情主要出现在什么时间(华北平原旱情严重是什么时候)

我国北方旱情主要出现在什么时间(华北平原旱情严重是什么时候)

时间:1920年自春至夏灾种:干旱灾情:受灾317个县,灾民2500万人,死50万人。20世纪以来,发生于中国北方最严重...

2024-03-05 09:51:38查看全文 >>

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刮什么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什么气候)

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刮什么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什么气候)

进入冬季各地都掀起了冰雪运动的热潮滑雪、滑冰、冰爬犁大赛……冰雪运动热的背后少不了冬日天气这个推手冰层厚度达到多少可以滑...

2024-03-05 10:12:30查看全文 >>

我的世界金块怎么分解成金锭(我的世界金粒怎样合成金锭)

我的世界金块怎么分解成金锭(我的世界金粒怎样合成金锭)

我的世界:烦人的村民生存((2)。上期我们获得了连影的专属武器,并且还意外捡到了苦力怕变压器。这期就要找一个平坦的地方把...

2024-03-05 09:46:1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