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画像。图源:网络
公元前138年
这一年,汉朝皇帝到终南山射猎解闷,不慎践踏农田,当地农民都骂他像个“跋扈子”。皇帝却自称“平阳侯”,让别人背了锅。
这个皇帝可不是一事无成的跋扈子弟,他是时年19岁的汉武帝。
这一年,汉武帝下诏选举天下文学才智之士,并选拔一名青年才俊出使西域,寻找迁徙到伊犁河谷的大月氏,联合其讨伐匈奴。之前,匈奴曾打败大月氏,把大月氏王的头颅制成酒器,双方结怨已久。
这次竞聘上岗中,19岁的少年皇帝将帝国未来的命运托付给了27岁的朗官张骞。张骞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出使西域的漫长征程。这次伟大的远行,成为大汉“凿空西域”的滥觞。
公元前78年
这一年,时任符节令(掌管玺及虎符、竹符及授节等事)的眭弘摊上大事了。
正月时,有传闻说,上林苑的枯柳重焕新生,虫子啃食其树叶,叶上呈现出“公孙病已立”的字样。眭弘通晓经术,认为这是上天再受命的标志,但以为“公孙病已”是指姓公孙的人,竟然上书请汉昭帝到民间征求贤人,把帝位禅让给他。
汉昭帝年少,朝政掌握在大将军霍光手中,霍光斥责眭弘妖言惑众,大逆不道,下令将其处死。
四年后,起自民间的汉宣帝入继大统,一日之间先封侯,再即位为帝。汉宣帝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也就是汉武帝的曾孙,他刚出生不久就因为巫蛊之祸被投入监狱,赦免后被养育于宫廷外的外家,其名为“病已”。
公元前18年
这一年,阳阿公主家的歌女赵飞燕被汉成帝召入宫中,封为婕妤,从此宠冠六宫,后来被封为皇后,她的妹妹赵合德也成为汉成帝的宠妃。
赵飞燕身轻如燕,据说可站在人的手掌心翩翩起舞,后世用“环肥燕瘦”一词将她与唐代杨贵妃并称。
有一天,生活奢靡的汉成帝与后妃一同出游,要另一个妃子班婕妤同乘一辆车。班婕妤却推辞了,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妾。”后来,班婕妤被赵飞燕姐妹诬陷而失宠,自请到长信宫侍奉太后。
奸诈妖媚的赵飞燕得宠,知书达礼的班婕妤却失宠,世道变坏,往往是从劣币驱逐良币开始。汉成帝时代,朝政大权逐渐被外戚王氏夺取,埋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西汉王气将尽。
▲赵飞燕剧照。图源:影视剧照
43年
这一年,被家事困扰多年的汉光武帝,终于改立他与阴丽华所生的儿子刘庄(即汉明帝)为太子。远在岭南的边境也传来了好消息,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了交阯征侧、征贰姐妹的叛乱,将她们斩*,传首洛阳。
同年,历史记住了一位不畏权贵的“强项令”。
当时,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人,案发后藏匿于公主家中,官吏都不敢前去捉拿,只有洛阳令董宣乘公主带奴仆出门之机,拦路将犯人拿下,并当场处死。
湖阳公主跑去向弟弟汉光武帝哭诉,汉光武帝召董宣前来问罪。董宣宁死不认罪,甚至刘秀命宦官压着他的头向公主认错,他也始终不肯俯首。
湖阳公主见状,对汉光武帝说:“当年你为普通百姓时,敢窝藏犯死罪的人,现在贵为天子,连一个洛阳令也没办法对付。”
汉光武帝笑着说:“天子不一样啊!”接着命令道:“硬脖子县令出去!”他不仅没有处罚董宣,还赏钱30万,奖励他秉公执法,董宣把钱都分给了手下官吏。
103年
这一年,汉和帝罢岭南龙眼、荔枝之贡。
此前,岭南有旧例,进贡龙眼、荔枝到洛阳,十里置一驿,五里置一侯,昼夜传送。有个叫唐羌的地方官上书道:“我听说,皇帝不以滋味为德,属下也不以贡膳为功,如今交趾七郡进献龙眼等,一路上鸟惊风发,且南方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难免有人因此而亡,死者不可复生,这些物品进贡入宫,未必能延年益寿。”
汉和帝得知后,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
汉和帝是一位年少有为的皇帝,在位时,设立象林将兵长史巩固岭南疆域,征服西域五十余国,讨灭匈奴,平定羌乱,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年轻了,终年仅27岁,留下了年幼的太子。由于皇帝大多年幼,东汉中后期,朝政不断陷入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的恶性循环中。
163年
这年冬季,汉桓帝出外打猎,随后巡幸函谷关和上林苑。士人的代表、光禄勋陈蕃上书谏言:“天下太平的时候,游猎也应当有节制,何况现在有‘三空’的危机呢!农田空,朝廷空,仓库空,再加上战事不止,四方离散,正是陛下忧心如焚、坐等天明的时候,怎么能够扬旗耀武、纵马游乐呢?”
奏章呈上,汉桓帝不采纳。
那时的大汉江山并不安稳。同年,朝中宦官势力气焰熏天之际,又有鲜卑攻打辽东、桂阳郡)民李研聚众起义、武陵蛮复叛等动乱。
汉桓帝与汉灵帝并称为“桓灵”,东汉王朝自他们在位时走向衰落。
▲[清]沈铨《雪中游兔图》(局部)。图源:网络
魏晋南北朝
223年
经历夷陵之战的惨败后,半生坎坷的汉昭烈帝刘备崩于永安白帝城。
临终前,刘备托孤于蜀汉丞相诸葛亮,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吾儿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流泪答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此后余生,诸葛亮实现了他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83年
这一年,晋武帝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忧愤而死。
有别于日后八王之乱中那些惹祸的王爷,司马攸生前有德行名望,且颇有政治建树,深得人心,由于他早年被过继给伯父司马师,曾为储君的人选,因此朝廷内外希望晋武帝死后由齐王继位的呼声高涨。
但晋武帝采纳亲信之言,将司马攸排挤出朝,司马攸当时正在生病,请求留下守母亲的陵墓,晋武帝仍不允许。半路上,司马攸病情加重,吐血而亡。晋武帝得知后,流下了鳄鱼的眼泪,一听到旁边的大臣说齐王去世是社稷之福,晋武帝就收住泪水,他宁可将皇位传给天生愚钝的儿子司马衷,也不愿让弟弟司马攸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343年
荆州刺史庾翼有个年轻的朋友,叫桓温。
桓温气度不凡,长得特帅,娶南康公主为妻,是个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庾翼与他相约,要一同平定天下。
于是,庾翼向东晋皇帝举荐桓温,上书道:“希望陛下不要按寻常的女婿来对待桓温,而是应当委派他周宣王时方叔、邵虎等重臣的职务,他必能建立匡扶社稷的功勋。”
这一年,桓温的机会终于来了,朝廷命他出镇徐州,都督青州、徐州、兖州诸军事。
数年后,桓温又在庾翼病逝后接管了荆州,成为一手遮天的权臣,这个说出“若不能流芳百世,不如就遗臭万年”名言的狂人,逐渐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403年
当年权倾朝野的桓温最终也无法铲除王、谢,取代东晋,但在桓温去世多年后,他的儿子桓玄实现了他的夙愿。
这一年,桓玄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
然而,短暂的桓楚仅存在一年,就被北府兵将领刘裕带兵消灭。寒门出身的刘裕暂时扮演了晋朝忠臣的角色,后来,他代晋自立,亲手埋葬了东晋门阀政治,也开启了南朝的历史。